北方养殖蜈蚣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地下池养殖方法
挖一个长方形池子,长150厘米、宽190厘米,深80厘米,池底和池壁用砖铺砌,水泥抹面。
池壁砌到与地面平时,把砖向池内平伸10厘米,然后在乎伸砖外侧的四周垒一道60厘米高的墙,墙两侧面用光滑的塑料薄膜粘住。
紧靠围墙的里侧绕四周建一条9厘米宽、3厘米深的水沟,并在沟的一角留一排水口。沟、墙用于防止蜈蚣逃逸。
靠沟的里侧建一条32厘米宽、3厘米深的料槽。
池干燥后,先在池内填50厘米厚的疏松细砂土,然后填3厘米厚的发酵好的畜粪,加些鸡毛、鸡骨,最后铺上碎瓦片或碎石,瓦片层稍高于料槽。
池子建在室外时,池的上方最好搭一个比池大一点的棚子,以防雨淋和阳光曝晒。
立体多层养殖方法
建立体多层养殖池,池子可以有3-5层,每层高35-40厘米。
每层搁置一块薄板,池壁用砖和水泥砌成,池壁接缝处要抹严。
池的正面设一档板并留空档,安装上活动塑料窗纱供投料用和通风换气。
每层底铺放10厘米厚的泥块,上面堆放石块、瓦片等,供蜈蚣栖息。
繁殖环境
蜈蚣最适合的生长环境是29~32℃,温度低于15℃时活动变慢,低于10℃会进入休眠状态。
湿度控制在70%-90%之间,空气相对湿度70%左右,土壤湿度15% ~ 20%。
饲养管理
蜈蚣是肉食性动物,饲料包括昆虫、蜗牛、蛇、鼠等,适当添加动物内脏、熟蛋黄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
喂食时间一般是晚上7 ~ 9点,活动期每天喂一次,孵化期间不需要喂食喂水。
定期清理饲养箱中的废物和死亡的蜈蚣,保持饲养箱的清洁卫生。
定期观察蜈蚣的生长发育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
冬眠管理
每年11月底天气转冷时,蜈蚣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养殖池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以保持其繁殖能力。
冬眠期间应防止饲养土结冰,可在饲养土上铺盖稻草、加盖泡沫板等保暖物体。
保持饲养土的湿度在15%——20%之间,防止鼠害入侵。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在北方成功养殖蜈蚣。建议在养殖过程中,密切关注温度、湿度和饲料的变化,做好日常管理和疾病防治,以确保蜈蚣的健康生长和高繁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