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观是指教育者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支配着教育行为,决定着教育者的态度和工作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教育理论中,学生观有所不同。
传统学生观
学生被视为被动的客体,是教育者管辖的对象,被视为装知识的容器。
现代学生观
学生被看作是积极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正在成长中的人。教育的目的在于育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学生观的发展
从教师中心论(如赫尔巴特)到学生中心论(如杜威),教育者的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和支持者。
学生观的影响因素
学生的本质属性、地位、作用以及发展规律。
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文化传统、教育传统。
教育者自身的世界观和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
学生观的重要性
学生观影响教育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它决定了教育者如何对待学生,如何组织教学活动,以及如何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发展性,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