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黄鱼怎么养殖的

破点思维教育 · 2025-01-02 15:55:42

淡水养殖黄鱼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条件

养殖池应东西走向,长方形,面积建议在4-6亩之间,水深保持在2.5米以上,底质以沙泥质为佳,池底向排水口方向倾斜。

养殖池应配备增氧设备,如2台1.5千瓦水车式增氧机和1台1.5千瓦射流式增氧机,确保水质均匀且溶氧充足。

养殖地点应交通方便,周围环境安静,淡水资源丰富,进排水方便,且符合《无公害水产品产地环境要求》。

放养前的准备

清塘消毒:放养前需排干池水,暴晒池底,清除淤泥,并用生石灰或其他药物(如茶籽饼、漂白粉)进行清塘消毒,确保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

苗种食性驯化与淡化:大黄鱼在淡水中养殖需进行食性驯化,首选新鲜低值鱼和沿海小鱼虾加工成鱼糜,与鳗鱼饲料混合投喂,逐渐减少鱼糜量,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淡化处理是必要的,通过逐步添加淡水降低池水盐度,使苗种适应淡水环境。

苗种暂养

使用敞口网箱,放入池塘前10天,网箱底距池底40厘米,水深1.5米,暂养密度为每亩500尾,放养前将鱼种放入网箱中,待袋中温度与池水温度相近时敞开袋口。

池塘养殖

饵料投喂:暂养阶段主要投喂鱼糜和剁碎的杂虾,日投饵率8%-10%,每天投喂2次;池塘养殖阶段主要投喂剁成块的新鲜杂鱼或小虾,日投饵率5%-8%,每天投喂4次。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清新,定期换水,保持水位稳定在2.5米以上,透明度在20-40厘米。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溶氧在5毫克/升以上,pH值控制在7.8-8.5之间。

病害防治

定期对食场进行消毒,鱼病多发季节做好药物预防及水质调节,养殖全程贯彻“防重于治”的方针。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和增氧机开启时间。

定期测定鱼的体长、体重,监测水质指标如pH值、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氧、水温、透明度等,并做好池塘养殖日志。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提高淡水养殖黄鱼的成活率和产量,同时确保养殖过程符合无公害养殖的要求。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