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水蛙的方法如下:
养殖场地建设
选择地点:选择靠近水源、潮湿且避阳的地方,可以是长形水泥池或土池。场地应便于青蛙排便和清洁,保持一定宽度(约三米)以便巡察和喂养,并需防逃。
产卵池和孵化池:需要特别设置产卵池和孵化池,保持清洁无污染,且保持宁静环境,有利于亲蛙产卵和受精卵孵化。
养殖池建设
设计:养殖池的设计可以根据具体条件而定,常见类型包括稻田养蛙和大型养殖场。养殖池应分阶段建设,包括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和成蛙池,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需求。
水质管理:水源的好坏直接影响蝌蚪的成活率和后期青蛙的健康,因此水质需达到渔业水质标准,定期进行水质检测和调整。
日常管理和喂养
饲料选择:幼年青蛙可喂养大豆掺杂鱼粉,蝌蚪期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成蛙阶段增加动物性饲料如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
喂养方法:可以使用胶盆作为喂食容器,大小要适中。定期清理饲养环境,保持干净的水供青蛙洗澡,并注意防晒和水质管理。
防逃措施:在养殖池周围加设防逃网,防止青蛙逃逸,并定期检查围栏的完好性。
使用EM复合菌
预处理:排干水后,向干塘内散布水产专用型EM复合菌,每亩约1-2公斤,1-2周后放入水。
水面处理:放养前3-10天,用100倍EM复合菌泼洒水面,以后每月泼洒一次。
饲料处理:用EM复合菌对饲料进行发酵,发酵好的饲料按1-2%的比例掺入青蛙饲料中投喂。
粪便处理:投入青蛙池的粪便必须先用EM复合菌处理,混合后厌氧发酵7天后投喂。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建立一个适宜水蛙生长的人工养殖环境,并进行有效管理,从而提高养殖成功率和青蛙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