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小池塘的方法如下:
选址建池
选择向阳、温暖、排水便利的地方建池塘,池深约1米,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池塘周边保持干净。
在池塘底部铺上土壤,厚度约0.5尺,注入清水1尺,并在池塘底部栽种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保持水温在15-30℃左右。
池塘准备
池塘面积2~5亩,水深1.2米以上,水质优良,水源充沛,进排水系统完善,塘埂坚实,防逃设施严密。
清塘与消毒:选择晴天,每亩用生石灰100千克进行全池泼洒消毒,杀灭敌害及各类有害细菌,改良土壤。
培育水质:在计划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施肥工作,每亩用经发酵消毒的有机肥200~500千克,用水搅拌去渣后将肥水泼洒到池塘内,培育天然饵料。
苗种放养
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
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每亩放养规格3厘米以上的苗种3万~5万尾,并可混养花、白鲢60~80尾,鳊鱼60~80尾,以调节水质和改良环境。
饲养管理
投喂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在气温25-28℃时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
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泥鳅食性杂,可投喂浮游动植物、微生物、有机碎屑等,投饵品种要因地制宜,做好投喂适口饵料的工作。
水质管理
定期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水温保持在10-30℃之间,温度过低或过高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覆盖稻草或增加淤泥。
在养殖过程中,可向池塘中施入优质有机肥,提高水中的含肥量,促使浮游生物繁殖生长,为泥鳅提供充足的食物来源。
防逃措施
泥鳅活动能力强,善于逃跑,因此要做好防逃管理,在入水口和排水口设置防逃设施,夏季雨季要做好水量控制。
疾病防治
定期进行池塘消毒,使用生石灰等消毒剂,防止病原体混入养殖池塘。
在养殖过程中,可适时投放一些防疾病的药品,如漂白粉或食盐进行药浴。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泥鳅养殖小池塘的管理,提高泥鳅的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