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鸵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
地势高、排水方便、通风良好:鸵鸟体型大,跑得快,力气足,因此不能选择开放式饲养,应选择封闭式圈养模式。
远离居住区:鸵鸟很敏感,养殖场要远离人群,周边环境安静,并且有较高的绿化率,以防应激和生物安全防控。
沙质土壤:场内要铺上沙质土壤,围栏封闭性好并坚固,能阻挡鸵鸟跑出去。
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性强、遗传性稳定、抗病性强、生产性能高的品种,根据鸵鸟的用途选择适合的品种,如肉生产或蛋生产。
避免近亲繁殖,以免影响鸵鸟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
饲料管理
前期饲料:选用饲料来喂养,保证营养配比均衡、全面,当鸵鸟渐渐适应环境后,可以逐渐减少饲料的添加,增加草料、蔬菜等。
定时定量:每天饲喂四次,间隔时间尽可能相等,青饲料以自由采食为主,注意对钙的摄入量。
饲养密度
育雏期:初生雏鸟的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6只,随日龄的增加逐渐降低密度,到3月龄时每只最少要2平方米。
成鸟:性成熟之前以大群饲养,产蛋前一个月进行配偶分群,分群在傍晚进行,先将雌鸵鸟引入,再将雄鸵鸟引入。
饮水管理
清洁卫生:饮水器要每天清洗消毒,保证水质卫生。
饮水方式:鸵鸟饮水特点是嘴向前舀水,然后头向上抬,因此要用宽阔的盆子盛水。
温度和湿度管理
温度:雏鸟出生后的第一周内应将温度控制在30-35度之间,以后每周降低2度,逐步适应低温环境。
湿度:鸵鸟对生活环境的湿度要求较高,一般在40%-60%之间比较适宜。
疾病预防
综合防疫措施:除饲料要保证营养外,主要应该加强卫生和消毒,饮水要保证清洁,饲料要保证新鲜不变质。
定期检查:经常检查鸵鸟的健康状况,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销售和市场定位
市场定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以肉为主还是以孵化鸵鸟苗为主,如果能够将旅游、餐饮等扩展开来,更是锦上添花。
销路准备:制定销售政策,达成最后的成交。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鸵鸟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