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的人工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饲养方式
鹧鸪可以散养也可以笼养,一般多采用笼养,这样可以充分利用室内空间。
养殖密度每平方米10只左右,可以使不愿交配的母鸪逃避公鸪的追逐,种蛋受精率也较高。
公母比例
产蛋鸪的公母比例以1:4—5为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公母鸪的生殖能力,减少公鸪之间的争斗,提高种蛋受精率和减少破损率。
光照控制
母鸪180天左右性成熟,公鸪早一个月。
母鸪开产前3周增加光照,公鸪比母鸪早2周增光。
增光可用电灯,平均每平方米3瓦,灯距地面2米,保证每天共有14小时的光照,照明要求均匀且光线稳定。
湿度控制
湿度的大小要根据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调整,孵化前期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中期55%~60%,后期提高到65%~70%。
饲料要求
产蛋鸪饲料营养应全面,粗蛋白质含量18%,并添加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饲料配方可以是玉米粉53%、小麦粉12%、豆饼15%、鱼粉10%、骨粉2%等,混合均匀。
每天定时饲喂,保证全天有料,任鹧鸪自由采食,同时保证有充足饮水。
饲养管理
育成期:饲养密度为15只/平方米,饲料配方为玉米粉42%、小麦粉30%、豆粕17%、鱼粉5%、石粉4%、微量元素1.5%、食盐0.2%、添加剂0.3%。
种鹧鸪:饲养至28周龄时转入种鹧鸪饲养期,公母比例1:3,饲养密度和光照强度要适当调整,保持环境安静,避免各种干扰。
防疫措施
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如鸡新城疫疫苗,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粪和消毒,确保饲养环境卫生。
环境控制
鹧鸪喜温怕湿,喜安静怕惊吓,因此场舍应选择干燥、通风好、光线足、无污染、无噪音的地方。
饲养笼具要适合鹧鸪的生活习性,保证食槽、水杯、保温炉、孵化设备等设施齐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鹧鸪的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