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养殖虾的方法如下:
养殖池塘的建设
水源充足:选择水源相对独立、养殖密度较小的区域,确保水质良好,避免农药和杀虫剂污染。
土质选择:以不漏水为佳,底质以水泥底及铺塑料膜底为优选,其次是土底。
大棚覆盖:建造大棚以保持稳定的气候条件,防止雨水进入,减少水分蒸发,稳定水位。
增氧设施:配备完善的增氧设施,包括充气管道和水车式、扬水式或叶轮式增氧机,实行立体式增氧。
蓄水池:建造蓄水池用于消毒净化水质,减少病原微生物感染,并培养有益藻类。
进水的处理
水源消毒:正常水源应在蓄水池中消毒并静置3天后使用,采用漂白粉或强氯精进行消毒。
过滤:水源应经过60目筛绢网过滤,防止野杂鱼、虾、蝌蚪、水生昆虫带入池中。
清塘及饵料生物培养
清塘:在水位20厘米时,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清塘,用量分别为75公斤/亩和15公斤/亩。
培养饵料生物:清塘后需培养有益藻类,通过施肥和调节水质,为虾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苗种放养
淡化驯养:虾苗在移到淡水中养殖前,必须经过淡化驯养,使其适应低盐度环境。
放养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和水温,选择合适的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2500~3000尾虾苗。
饲养管理
水质管理:保持水质稳定,pH值在7.0~8.0,溶解氧不低于4毫克/升,水色以黄绿色为佳,透明度在30~40厘米。
投饲管理:前期以塘中浮游生物和少量细微颗粒为饲料,后期以投喂配合饲料为主,辅投淡水贝类、杂鱼等。投饵量需根据季节、水温和水质灵活掌握。
肥水管理
肥料选择:采用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的方式,如多效肥水先锋,富含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
施肥时机:在晴天的上午进行施肥,有利于藻类光合作用,提高溶解氧含量。
水质调节:定期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pH值、溶解氧等,确保水质适宜虾生长。
疾病防治
预防措施:定期消毒池塘,保持水质清洁,避免病原微生物滋生。
应急处理: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措施,如使用生物制剂或药物进行治疗。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海水养殖虾的成活率和产量,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