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大王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密度
幼蛇刚出壳时,饲养密度可以大一些,每平方米80~100条左右。
饲养15天后,拣出幼蛇总数量的1/5,将密度适当降低至60~80条。
幼蛇蜕皮三次后,密度减小到每平方米45~55条。
幼蛇生长到50克时,放养密度可降低到每平方米10条为宜。
生长速度很快的蛇,体重达800克时,每平方米以5条为宜。
在立体养殖条件下,放养密度可大大增加,例如体重为500克的幼蛇每平方米养20条左右为宜。
饲养环境
饲养大王蛇的环境要宁静且昏暗,因为大王蛇胆子较小,刚投入蛇场时白天会躲在窝里,晚上才会出来觅食。随着适应环境,白天也会出来活动。
饲养大王蛇的蛇房应保持温度在20~30度,湿度在50%~70%之间,并且需要定期消毒。
喂食
大王蛇食性广,可以投喂鸡蛋、鹌鹑蛋、小白鼠、小鸡苗、小鸭苗、青蛙、泥鳅等。
刚投入蛇场的大王蛇因对新环境不熟悉,短时期内难以适应,需要人工灌喂鸡蛋清和瘦肉丝,逐渐过渡到投喂其他食物。
大王蛇有食蛇习性,因此需要不定期地投入一些杂蛇,以避免蛇与蛇之间互相吞食。
冬眠管理
大王蛇在秋末冬初会进入冬眠,冬眠时窝内温度宜保持在5~10度,上下偏差不宜超过2度。
疾病防治
养殖场应定期消毒,使用百毒杀、百毒消、高锰酸钾等消毒剂。
饲料要保持新鲜,避免喂食变质食物,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养殖设施
可以采用池养、笼养、室内散养或室外仿原生态养殖。
立体养殖条件下,可以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养殖密度。
日常管理
定期清理粪便和食物残渣,更换水源,保持环境清洁。
观察大王蛇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地养殖大王蛇,并确保其健康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