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鳗鱼养殖苗的养殖方法如下:
水质调整及投喂管理
水质要求:花鳗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养殖过程中需重视水质调整。放养前,使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将池水pH值调整至11以上,以去除野杂鱼类和水中昆虫,并改善池底土质酸性。加注水至适当水深后,pH值可在15-20天内回落至8-9之间。养殖过程中,水质应保持“嫩绿”和“清爽”,并有一定量的蓝绿藻生长,以起到遮荫、增氧和稳定水质的作用。
水质管理:定期巡塘,发现水质问题如浮游动物过多时,使用克虫B1型或蛛虫煞星进行处理。保持水体透明度在40厘米左右,氨态氮含量在2PPM以下,亚硝酸盐含量在0.2PPM以下。使用快速水质检测盒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溶解氧高于5ppm。
池塘设置与消毒
池塘面积:池塘面积可在0.5亩左右,设进排水装置,并安置30目纱窗布防止鳗苗流失。
水深:池塘水深保持在80厘米左右。
消毒:池塘清整后需阳光曝晒一周,放养前10天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进行消毒,消毒后排干池水并加注新水。
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根据养殖方式的不同,放养密度也有所不同。一般止水式池的放养密度为150-300克/平方米,流水池为500-1000克/平方米。放养前要对鳗鱼苗进行消毒,以防染病。
饲喂管理
投喂方式:鳗苗在池塘饲养的前4天,每天可在全池塘范围内均匀投喂活水蚤或红虫。从第5天开始,可训练鳗苗由夜间进食改为白天进食,并由分散进食改为集中进食。饲料由天然活饵料改为人工配合饲料。
投喂量:投饵率与水温有关,水温14℃-20℃时,投饵率为1%-%;水温低于14℃时,投饵率为%-%。花鳗鱼的投饵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降低。白苗期投饵量为鳗体重的5%-6%,黑仔阶段为5%-%,成鱼阶段为2%-3%。
日常管理与环境调控
日常管理:及时分箱饲养,按体质强弱、个体大小分开。保持网箱清洁卫生,预防疾病,保障水体交换畅通。
环境调控:鳗鱼的性别由后天环境决定,通过调控养殖环境可以影响鳗鱼的性别比例。保持水质稳定,定期更换水体,保持适当的水深和水温,使用增氧机保证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充足。
鱼种繁殖
自然捕捞:鳗鱼苗主要通过自然捕捞获得,人工繁殖难度较大。
催产管理:鳗鱼种繁殖需经过一级池、二级池、三级池等三种不同类型池塘的培育,确保鳗种的数量和质量。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花鳗鱼养殖苗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稳定、合理投喂、及时管理和环境调控是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