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淡水养殖蟹的方法如下:
养殖环境
选择水质良好、水源充足的池塘,面积不宜太大,水深不超过1.2米,池形东西向为好,阳光充足。
对于新建的养殖池,在放养螃蟹之前需要进行药物消毒,通常使用漂白粉,使池水干净卫生。
蟹苗选择
选择颜色均匀、体型适中、四肢健全、无疾病、活力旺盛的蟹苗。这样的蟹苗生长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成活率也较高。
放养方法
在放蟹苗前15~20天,每亩用75公斤生石灰泼洒消毒,待药性消失后,用80目的滤网进水,培育基础饵料,移植水草,并设立必要的防逃设施。蟹苗入池时可适当浅些,有利于提高水温和水中藻类、水草的生长。
喂食管理
每天投喂饵料2~3次,投喂豆浆、鱼、虾糜等,投喂量按体重的4%计算,并随时注意天气、水制裁、个体生长和争饵生物的多寡而定。随着幼蟹的生长,也应增加浮萍等优质水草。
水质管理
日常管理中要注意水质调节,保持水质肥而爽,换水时要勤换少换,不要引起水温和水位的剧烈变化。定期更换水源和滤材,检测水质指标如氨氮、亚硝酸盐等。同时注意观察寄居蟹的行为和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及时采取措施。
病害防治
定期对养殖场地进行消毒,以保持环境卫生。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多种疾病,如烂鳃病、水肿病、蜕壳不遂等,可通过使用生石灰、红霉素、甲壳素等药物进行防治。
日常管理
每天早中晚各去池塘巡逻一次,了解螃蟹的生长情况,水质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早处理,避免不良因素的影响。在夏季,螃蟹生长速度快,饲料量会增加,排泄垃圾也会增加,溶氧减少,有害物质增加。还应经常排出一些旧水,加入新水,改善水质,稀释有害物质的含量,增加水中的溶氧,帮助螃蟹拥有良好的生活环境。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大棚淡水养殖蟹,提高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