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养殖螃蟹是一种立体种养模式,通过这种模式可以实现水稻和河蟹的互利共生,提高经济效益。以下是具体的养殖步骤和技巧:
选择适当的稻田
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保水力强且不漏水的稻田。田埂不能漏水,一般可选择中低产田进行养殖,增产增效更加明显。
建设河蟹养殖稻田
挖蟹沟:围绕稻田开挖横形、井形等蟹沟,沟宽2-4米,深1-1.5米,坡比1:2,总面积占大田面积的10-15%左右。田间沟又称畦沟,主要供河蟹爬进稻田觅食、隐蔽用,视田块大小在稻田中间开挖3-5条宽50-70厘米、深30-40厘米的田间沟,田间沟与环构相通,其形状可为“十、井、半”等形。暂养池主要用来暂养蟹种和收获商品蟹的,可利用田头自然沟、塘经整理后作蟹的暂养池,也可利用稻田的进排水渠道改造而成。
加高加固田埂:田埂要求高60厘米,宽40-50厘米,在田埂上覆双层塑料薄膜防止漏水。每隔1米左右用木桩或竹片支撑,塑料薄膜上用铁丝或尼龙绳缝合后固定于木桩上,薄膜土上高度为50厘米,埋入土下10-15厘米,内外沿用碎土铺平夯实。
设置防逃设施:使用钙塑板或其他材料建好防逃墙,建好进排水系统,进排水口要用聚乙烯网布密封,再建一道竹栅,并加盖网,防止河蟹从进排水口逃跑。
水稻种植
选择耐肥、抗病、高产、耐涝、株型紧凑的水稻品种,采用宽行密株方式裁插,适当增加田边裁插密度,发挥边际优势,增加水稻产量。在种植水稻前,应施用足肥、普通农用肥料罐,使用农药防治水稻病虫害。
蟹种放养
放养时间:一般在6月上旬,向田中进水30厘米深,插秧1-2天后放养。
放养规格:规格为每千克100-200只的蟹种,每亩放养量2000-2400只。放养时要均匀,防止局部蟹种过密而互相格斗致残。
饵料投喂
植物性饵料:南瓜、小麦、黄豆等。
动物性饵料:小鱼、虾、猪血、蚕蛹、螺蚬、蚌肉等。每天投饵量为河蟹总个体重的5%-8%,并视田间剩饵的多少再确定翌日的投饵数量和品种。
水质管理
稻田应保持水深20-30厘米,蟹沟水深1米,要求水质清新,溶氧丰富。高温季节要坚持勤换水,一般每2-3天换1次,每次换水20厘米左右。稻田水浅埂薄,河蟹打洞常会造成田埂漏水,容易引起逃蟹。
日常管理与巡查
每天定时定量投喂1-2次,特别饲养成蟹以傍晚投喂为主,日投饵率为3%-5%。投喂点应在预先设置的食台上或蟹沟两侧的岸边。定期检查田埂是否有漏洞,及时堵塞。
做好种养殖生产日志的记录,做好种养殖过程信息的储备。
通过以上步骤和技巧,可以实现水稻养殖螃蟹的高效立体种养模式,既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又增加了螃蟹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