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膜养殖蝌蚪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提高蝌蚪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以下是具体的养殖步骤和注意事项:
1. 池塘准备
清池消毒:如果时间充裕,可提前30天以上使用200-400斤/亩生石灰,或提前10天使用60-80斤/亩漂白粉,满水浸泡一周,排水晒池2天以上,再注入新水。
调节新水:放苗前3天,一亩地使用3包吡虫啉,杀灭水中昆虫和虫卵等,用以防控水生昆虫或水生动物破坏卵膜,并可预防蝌蚪养殖过程中的虫害问题。
2. 孵化工作
分池孵化和集中孵化:大场地宜采用集中孵化,便于集中管理,而小场地可选择分池孵化,但要注意多观察孵化情况。
放卵块要求:集中孵化池每平方米水面放10-15团卵块,保持微流水,刺激受精卵发育,配备增氧设施,保证充足溶氧。分池孵化的场地每亩放100团卵块(按2000粒/卵团计算),放置时将卵块分散放置也可打散孵化,且将卵粒的动物极(黑色)朝上摆放。
水体温度、溶氧、水质:是影响孵化率的关键,因此孵化池的建设和养殖用水应根据前面所述的水质要求进行调节。温度高于12℃以上时,即可达到蝌蚪孵化条件,但是极低温度(30℃)都会对蝌蚪的孵化率、牙签苗孵化规格产生不利影响。在孵化过程中,根据天气情况调整水深,防止倒春寒。
3. 饵料投喂
初期喂养:刚孵出的蝌蚪4-5天不进食,靠卵黄囊供食。从第6天开始,卵黄囊消失,开始吃浮游植物、绿藻、硅藻等。所以孵化前要对水质进行施肥,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如果水质不肥,可以用煮熟的蛋黄喂。用蛋黄喂一万只蝌蚪,早晚各一次。豆浆可以按体重的10-15%喂半个月,从早上9:00到下午16:00。
后期喂养:等小蝌蚪稍微长大一些,就可以尝试一些活饵了,比如蚯蚓、蝇蛆等,这些食物富含蛋白质,对小蝌蚪的生长非常有益。到了小蝌蚪的生长发育期,可以投喂一些配合饲料。这种饲料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可以满足小蝌蚪的生长发育需求。
4. 水质管理
水质要求:蝌蚪池塘要求水质良好,要及时清除蝌蚪粪便和残留饵料,保持水质新鲜,注意适当换水,防止水质恶化。刚开始水深控制在20-25厘米左右,随着蝌蚪的成长,逐渐加深30-40厘米左右。
换水:为了维持水的酸碱平衡,每次只需换掉一半的水。定期更换水源,清理水中的残饵和排泄物,是保证小蝌蚪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
5. 环境设置
容器选择:适合饲养蝌蚪的容器包括大号水族箱、大号的陶瓷烘焙器皿、室外的小水池和浴缸。
环境布置:在容器底部铺设沙砾作为基底,添加一块大石头作为居所,并且能够作为陆地当蝌蚪蜕变成青蛙以后。将小型水草或者其它植物的根固定在水下,这样蝌蚪就可以吸附在水草上啃食植物的根部了。放进水里的植物一定不能沾染农药。
遮阳:蝌蚪不喜欢阳光暴晒,所以尽量让它们呆在阴凉的地方。如果在室外饲养蝌蚪,你需要遮挡住容器3/4的区域。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进行黑膜养殖蝌蚪,提高养殖的成功率和蝌蚪的生长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