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花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种子的播前准备
带壳晾晒:选择晴朗的上午,将种子摊开至10厘米左右的厚度,每隔1至2小时翻动一次,持续晾晒2至3天。
剥壳:在播种前的10至15天进行剥壳,挑选种仁大、整齐、籽粒饱满、色泽佳且无机械损伤的一级或二级大粒作为种子。
拌种:使用75%的甲基硫菌灵与水按照4:30的比例混合稀释后,均匀拌种,待晾干后再进行播种。
土壤准备与深耕
深耕:在冬前或早春进行适当的深耕,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结构。粘重土壤可掺入适量细沙,沙质土壤较厚的地块可压入10至15厘米厚的粘土。
施肥:在播种前结合耕翻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充足的基肥,通常使用农家肥、复合肥、磷肥和钾肥。
适宜播种
播种时间:当5厘米土层地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开始播种,时间在4月20日至5月5日之间。
播种方式:采用大垄双行播种,穴距保持在16至18厘米,每亩播种8000至10000穴,每穴播2粒种子,播种深度控制在3至4厘米。
田间管理
前期管理:确保根系发展良好,预防和控制病虫害,促进幼苗早期生长。
中期管理:控制地上部分的枝叶生长,促进地下果针和幼果的发育。
后期管理:在成熟期,重点是荚果的膨大和籽仁的充实,适当施用磷钾肥,保持土壤适度湿润,及时灌溉,防治病虫害。
收获
收获时机:当植株顶部4-6片绿叶的边缘开始发黄且下部叶片有自然掉落时,是最佳收获时机。
病虫害防治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田间植物,及时发现病虫害。
农药喷洒:根据病虫害的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遵循“少用或不使用”的原则,避免化学药剂的残留。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管理花生,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