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轮效应(Halo Effect)是一种认知偏差,属于心理学范畴,指的是人们在评价他人时,容易因为对某一方面特征的好感或坏感,而倾向于将这种印象推广到其他方面的特征上,从而形成一种以偏概全的评价。这种效应通常在人际交往中发生,可能导致对他人品质的判断失去客观性,受到个人主观偏见的影响。晕轮效应的特征包括遮掩性、表面性和弥散性,意味着人们可能会因为某个突出的特征而忽视其他特征,或者基于有限的信息做出全面的判断。
晕轮效应最早由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Edward Thorndike)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的例子包括:如果一个人外表吸引人,人们可能会认为他们性格开朗、有才华;反之,如果一个人有某个不受欢迎的特征,人们可能会认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不怎么样。
需要注意的是,晕轮效应可能导致不准确或不公正的评价,因此,在评价他人时应尽量保持客观,避免因个人喜好而影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