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黄桑鱼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池塘选择与准备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注排水方便的长方形渔池,面积一般为2001平方米至4002平方米,水深1.5米。
池底应平坦,底质以易透气的壤土最好,黏土及少沙硬底亦可,淤泥厚10厘米以下。
池塘具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设密眼铁丝网防鱼外逃,排水口设密眼铁丝网防鱼外逃。
清塘培水:放养前半个月,排干池水,清除杂草和过多的淤泥,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25千克至150千克和晶体敌百千克至1.5千克全池泼洒消毒,彻底杀灭病原生物。消毒后注入新水,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粪肥200千克培水10天至15天,当池中出现大量浮游生物时即可放苗。
鱼苗放养
鱼种放养一般在6月份放养黄颡鱼夏花鱼种,每667平方米放养全长2厘米至3厘米苗种3000尾至4000尾,全长4厘米至5厘米苗种2000尾至2500尾。
待鱼种长到7厘米至8厘米时,水质已变肥,这时每667平方米再投放规格8厘米至10厘米的鲢鳙鱼种200尾左右,以调节水质。
鱼苗放养时,用3%食盐水浸洗15分钟左右。
饲料投喂
黄颡鱼是偏动物性的杂食性鱼类,鱼体越小“荤”的含量要求越高。
鱼种放养后,体长1厘米以前阶段,要在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保持池水适当肥度的同时,投喂鱼糜等动物性饲料,投饲前轻敲料桶,让鱼形成条件反射,诱鱼集中到食台摄食。
鱼种放养后,体长1厘米至5厘米阶段,日投喂2次至4次,投喂量为鱼总体重的5%至6%。
鱼种长到5厘米以后,日投喂2次,投喂量为鱼总体重的2%至3%。
水质管理
定期注入新水或用微生物制剂对水质进行调控,使水质达到肥、活、爽。
每3天至5天清整食场1次,每半个月用漂白粉消毒1次,每日清晨巡池1次。
控制池水肥度,保持透明度在30厘米至40厘米,定期加注新水。
每池配1.54kW增氧机1台,根据天气和水质情况,合理开机增氧。
日常管理
勤巡池,多观察水色和鱼的进食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根据鱼苗的生长情况,适时调整放养密度和饲料投喂量。
定期检查池塘的进出水口和防逃设施,确保池塘安全。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黄桑鱼苗的养殖成活率和生长速度,最终获得良好的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