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养殖鲈鳗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水源与水质
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交通方便、电力便利的地方建场。
池塘面积至少50亩,规划好排水系统、注水系统、增氧机、升温与降温系统等设备。
水质要求微酸性,氧气含量每升12毫克以上,控制重钙元素、硝酸盐、硫化氢、氨气和铁元素等含量。
池塘设置
池塘大小根据养殖数量确定,每只鱼需要2-3平方米空间。
水深0.8-1.2米,不宜太深或太浅。
池塘形状以长方形或正方形为宜,边缘平整,防止鱼儿受伤。
池塘应设进排水装置,并安装纱窗布防止鳗苗流失。
消毒与培水:使用漂白粉等消毒剂消毒,然后加水至适宜深度,保持水质稳定。
放养密度
每平方米水面放养鳗苗约0.1公斤,具体密度根据池塘条件和管理水平调整。
成鳗养殖时,每亩可放养50克左右的鳗鱼7000尾左右,搭配少量滤食性或底栖杂食性鱼类如鲢、鳙、鲤、鲫等。
饲料投喂
鳗鱼是肉食性鱼类,需要充足和优质的饵料,如小型昆虫、小鱼、蚯蚓等。
饲料应加工成颗粒或粉状,也可以使用新鲜鱼类绞碎后饲喂。
投喂实行“四定”原则:定质、定量、定时、定位。日投饲量为鳗鱼体重的1.5%~2.5%,以12小时内吃完为宜。
环境温度
鳗鱼适宜生长的环境温度为20-28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鱼的生长。
北方地区需要建大棚将温度控制在22-28℃。
水质监测与管理
定期检测池塘水的pH值、溶解氧含量、温度等指标,保持水质稳定。
每周至少更换一次池塘中的20%水量,以保持水质清洁。
增设空气泵保证水体中的氧气含量充足。
疾病防治
定期进行池塘消毒,使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剂。
注意观察鱼群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如细菌感染、肠道感染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人工养殖鲈鳗,提高养殖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