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养殖海水虾的方法如下:
建立海水池塘
选择水源相对独立、养殖密度较小的区域,以减少病原的交叉感染。
土壤质地以不漏水为佳,水质要好,不能含有农药或杀虫剂污染。
池塘堤坡与水平角度不超过30度,以便虾生病后有休息的地方,避免缺氧死亡。
排水设施应能排下层水和表层水,防止藻类过度繁殖或表层污物过多。
池塘底质以水泥底及铺塑料膜底为佳,其次是土底。
盖大棚可以保证良好稳定的气候条件,防止雨水进入,减少水分蒸发,稳定水位。
建造蓄水池用于消毒净化水质,减少水源污染及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并培养有益藻类。
设置完善的增氧设施,包括充气管道、水车式增氧机和扬水式或叶轮式增氧机,实行立体式增氧。
进水的处理
正常水源应在蓄水池消毒并静置3天后方可使用,消毒方法包括使用漂白粉或强氯精。
水源应经过60目筛绢网过滤后再注入池中,以防野杂鱼、虾、蝌蚪、水生昆虫带入池中。
清塘及饵料生物培养
清塘时,在水位20厘米时使用生石灰75公斤/亩或漂白粉15公斤/亩进行消毒。
进水30-1000px,放置3-5日,使池底存留物质被海水充分浸泡后,泼洒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
肥水是必不可少的,可以使用有机氨基酸肥、硅藻先锋、有机粪肥或无机肥,以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稳定水质。
放养
放苗前要清淤、消毒,并进行肥水,使水质稳定并富含饵料生物。
放养密度一般为4000~7000尾/亩,放养规格为1.5~3.5厘米的虾苗。
放养时将盛虾苗塑料袋放置塘内30分钟后再打开,使虾苗逐渐适应塘内水温,有利于提高成活率。
投饵饲养
虾苗放塘30分钟后开始投喂饲料,前期以投喂煮熟黄豆打浆为主,再补少量的小杂鱼和螺肉等。
投喂量为虾体重6~8%,分早晚二次投喂,傍晚投喂量占日总量的2/3左右。
中期水温高、摄食旺盛,投喂量可增加到日总量的10%。
水质管理
水体应保持高溶氧,溶解氧应在50毫克以上,透明度在30~40厘米,PH值7.0~8.5。
定期更换部分水体,保持水质稳定,防止疾病的发生。
病害防治
定期检查水质,及时发现并处理水体中的病原微生物和有害物质。
注意观察虾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虾病,避免病害扩散。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池塘养殖海水虾,提高养殖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