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殖螺蛳的方法如下:
场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腐殖质土壤及交通方便的地方。最好有流水。
养殖池建造
螺池规格一般宽1.5-1.6米,长度10-15米,也可以地形为准。
池子四周作埂,埂高50厘米左右。
池水两头开设进出水口,并安装好拦网,以防田螺逃逸。
在养殖池中间稀栽种茭白等水生植物,为田螺生长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放养量与饲养管理
田螺放养密度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0-120个,同时每平方米套养夏花鲢鳙鱼种5尾左右进行主体养殖。
田螺放养时间一般都在3月份。
养殖池先投施些粪便,以培养游浮生物为田螺提供饵料。施肥量视螺池底质肥瘦而定。
水质管理
螺蛳的最适生长水温在20~25℃左右,水温达15℃以下和30℃以上时即停止摄食活动。
在饲养过程中要留心观察水质,一旦发现水质有污染应立即排除,重新注入新水。
螺蛳的介壳口圆片盖陷入壳内,说明系因饵料不足或饥饿所致,应及时增加投饵数量;如果发现螺蛳的介壳口圆片盖收缩及有肉质溢出等现象,则可视为螺蛳缺钙,应立即在其饵料中添加淡鱼粉、贝壳粉类的钙质补充饲料。
饲料与施肥
螺蛳的食物来源比较广,一般青菜、土豆、豆饼、米糠、鱼虾残体及其它动物内脏、下脚料等等均可投喂。
平时的一些蔬菜或者腐烂的瓜果都可以捣碎饲喂。
大部分养殖户还是使用麦麸、豆粕、玉米粉按照6:3:1的比例调配当作田螺饲料,其好处是豆粉蛋白质含量高,可以加快田螺的生长速度。
疾病防治
全面禁止使用五氯酚钠清塘,一般可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清塘消毒,但以生石灰为最佳。
在高温环境下需加大水流量,并且及时控制水温,保证水域氧分充足。
在寒冷天气,田螺会进入泥土内冬眠,保证每周换水1~2次。水域中的溶解氧含量普遍大于3.5 mg/L,如果每升水溶解氧含量低于1.5 mg,田螺就会死亡。
捕捞上市
当春末水温升至15℃时,田螺爬出越冬洞在水底找寻食物进行生长。繁殖于4月开始,7月至8月是田螺繁殖旺盛的季节。
捕捞上市的时间一般在养殖后的4-6个月,具体时间根据田螺的生长情况而定。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大棚养殖螺蛳的高效管理,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