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海蜇前期怎么养殖好

教育圈视角 · 2025-01-02 22:34:40

养殖海蜇前期的养殖工作主要包括池塘选择、清塘消毒、注水、水质调控和放苗等环节。以下是详细的步骤和建议:

池塘选择与准备

面积:选择面积50亩以上的池塘,进排水便利,四周有淡水水源以便调控水体盐度。池水水深在1.5m--2.0m为宜,岸边水深0.5m处应置围网,防止海蜇抢滩死亡。

环境:养殖场应建在靠近海边、排灌水方便的地方,池塘面积20亩以上,深度保持在1.5米到3米之间,四周加装60目防护网,防止天敌入侵。

清塘消毒

清除淤泥:养虾池清除淤泥,用30ppm--50ppm的漂白粉或100kg/亩--150kg/亩的生石灰消毒。

水质检测:进水后要进行水质检测,包括水温、盐度、pH值、浮游生物量等,确保水质适宜海蜇生长。

注水与施肥

注水:池塘进水应在放苗前10天结束,进、排水口应设置40目--60目的围网,并随着苗种个体生长调整网目大小。放苗前要对水质进行检测,主要是水温、盐度、pH值、浮游生物量等。海蜇养殖水温的适应范围是15--35℃,最适范围是22--28℃;盐度的适应范围是8‰--38‰,最适范围是18‰--25‰。

施肥:进水后施肥培育水质,水体透亮度保持在60cm左右为宜。放苗时间应选择在天气较好的早晨或傍晚,以防止阳光直射。

放苗

放苗密度:放苗密度为500只/亩--800只/亩。

适应时间:苗种运输到池塘边时,应先倒入一个比较大的容器中,添加一些池水,让苗种适应一段时间(10分钟--20分钟)后再放入池中。

养殖管理

水质保持:海蜇养殖不需要人工投喂,因此要进行换水或施肥,以保持水体中适当的饵料生物量。当饵料生物不足时,可以适当添加一些豆浆。

换水:养殖前期的10天--20天,可少量排水(1/10),且进、排水要慢;随着个体生长,可以加大换水量,换水原则是少换、勤换,换水时肯定要检查海蜇是否贴网。

观察与调整:定期观察养殖池中水质的状态,水质不适宜的情况下需要及时更换。注意水温、盐度等理化因子指标,尽量将育苗池与养成池的水温、盐度等差距调整到越小越好。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为海蜇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确保其健康生长和高产。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