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虾蟹怎么养殖

安娜老师 · 2025-01-02 22:49:21

生态养殖虾蟹的关键技术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池塘条件

池塘建设: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灌排便利、周围无污染源的地点。池塘宜为长方形,东西向,土质以壤土最佳,塘埂坡比为1:2.5~3。距塘埂1~2米挖设环沟,沟为倒梯形,沟深0.8~1米,环沟宜为池塘总面积的20%~30%。

防逃设施:池塘四周用双层塑料薄膜、钙塑板、石棉瓦、玻璃板等材料围挡防逃,下部埋入土中20厘米~30厘米,上部高出池埂60厘米,每隔1.5米用木桩、竹桩、水泥桩支撑固定。进排水口用60目筛绢网过滤。

养殖尾水净化系统:构建生态沟与生态池的养殖尾水二级净化系统,净化区面积占养殖面积为8%。养殖尾水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

放养前准备

清塘消毒:放养前7天~10天,采用生石灰每亩80公斤~150公斤或每亩漂白粉5~8公斤,化水全池泼洒消毒,清塘后进水20厘米~30厘米,用二氧化氯每666.7平方米200克对所进池水再次消毒。进排水口用60目筛绢网过滤。

种植水草:水草种植品种可选择苦草、轮叶黑藻、伊乐藻、微齿眼子菜等沉水植物。在清塘后放养虾蟹前种植,水草覆盖面积占池塘面积的1/2~3/5。

投放螺蛳:每公顷投放活螺蛳3000公斤~4500公斤,分2~3次投放。其中清明前投放1/2,余下的在5月至8月分批投放。

扣蟹暂养区:在池塘中间或一侧设置网围,进行蟹种暂养,提高养殖早期饲料利用率、促进河蟹的生长,确保池塘水草的正常生长。暂养区面积为养殖池的15%~20%。

饲养管理

投饵:蟹和虾虽属杂食性,但明显偏于动物性饵料,一般以投喂蚌肉、螺蛳肉、碎鱼肉、蚯蚓和其他动物性饵料为主,其次投喂植物性商品饵料,如麸皮、豆渣、小麦等。除水草需正常满足外,上述动物性饵料与植物性饵料的配比为1:1或1:2。投喂次数为每天2次,上、下午各1次,下午的投饵量为全天的2/3,投饵方法以投喂在池塘的四周边和四角为主,日投饵约占蟹、虾体重的5%~10%。

水质管理:定期改善底质,根据塘口的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水体解毒,确保水体生态长期处于健康、稳定、可控的平衡状态。冬季对虾养殖在华东和北方地区主要通过加热设施提高温度,在华南地区主要通过塑料大棚加温保温。

敌害防治:防止蛙、鼠、鸟类等敌害的袭击,定期对敌害进行捕捉和毒杀。为防止病害的发生,要定期向池塘泼洒生石灰,一般每月1次,每次每亩泼洒生石灰15千克。

收获与销售

收获时间:根据虾蟹的生长情况,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一般蟹类在秋季收获,虾类在夏季收获。

销售方式:可以通过市场销售、电商平台、合作社销售等渠道进行销售,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通过以上技术措施,可以实现虾蟹生态养殖的高效、环保、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