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养殖老鳖怎么养殖

左芳精彩说 · 2025-01-02 22:52:53

稻田养殖老鳖是一种生态养殖模式,通过合理利用稻田资源,实现水稻与中华鳖的互利共生,提高养殖效益。以下是稻田养殖老鳖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稻田选择与改造

选择地势低洼、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的稻田。

加高、加宽并夯实田埂,确保可蓄水30厘米以上,田埂面宽不少于1.5米。

完善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和排水口成对角设置,并用铁丝网或栅栏围住。

建好防逃设施,使用石棉瓦、硬质钙塑板等材料建造高100厘米的围墙,防止鳖外逃。

防逃设施

建造高出地面50厘米的围墙,顶部压沿内伸15厘米,内壁涂抹光滑。

进排水口需安装竹篾编成的拱形栅栏,孔隙为3厘米。

开好鳖沟与沙滩

在稻田内开南北向的鳖沟,宽2-3米,深1米,总面积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

沟边建沙滩,供鳖晒背用,沙滩宽1-1.5米,长3-4米,沙深30厘米。

鳖沟应有一定坡度,上口宽3米,底宽2米,深1.5米,沟底铺上15-20厘米塘泥或软土。

鳖苗投放

投放2龄以上的鳖种,每亩300-600只为宜。

如果准备繁殖仔鳖,每亩可加放50-60只6龄亲鳖,雌雄比例为2:1或3:2。

放养密度应根据稻田条件合理调整,避免过密或过稀。

饲养管理

鳖是偏动物性饲料的杂食性动物,喜食动物性饲料及动物尸体。

幼鳖多食水生昆虫、蝌蚪、小鱼、小虾、水蚯蚓等。

成鳖主食螺类、小鱼、动物尸体及其内脏,也食大豆、玉米等植物性饲料。

投喂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日投饵率为2%-3%。

每隔15-30天可施一次生石灰调节水质。

利用灯光诱虫,增加鳖的营养。

日常管理与疾病防治

每天定期观察甲鱼的生长情况,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

发现甲鱼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处理,避免影响其正常生长。

当水温低于15度时,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加高水位,提高水温,帮助甲鱼越冬。

收获与越冬

当年12月-次年2月,做好捕捞和剩余鳖的越冬工作。

-来年继续投放规格相近的鳖苗种,用以生产大规格的生态鳖。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实现稻田养殖老鳖的高效生态养殖,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