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银鲳鱼怎么养殖

左芳精彩说 · 2025-01-02 22:54:49

淡水养殖银鲳鱼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越冬鱼种主养

放养时间:一般5月上中旬开始放养,10月中下旬起捕。

鱼种规格:体重在15—20克。

生长期:5个月,体重平均达750克以上。

成鱼池混养越冬鱼种

鱼种规格:40—50克为宜。

放养密度:每亩套养50—60尾。

投食:不增加投食,可增产50—60公斤。

网箱养殖

网箱要求:采用单层钢丝网片结构,规格为4×4×2或4×6×2网,网目大3cm,多无盖网。箱盖高出水面0.5m。

鱼种放养:越冬鱼种5月中旬入箱,规格15克—20克/尾,单养密度一般150尾/平方米。

饵料要求:人工配合饵料,蛋白质含量25—28%。

投喂方法:鱼种进箱后两天开始驯食,量少次多,在水温25℃以上时每天投喂四次,投饵要耐心,边撒边观察,以大部分鱼吃饱游走为止。6、7、8三个月为最佳生长期,应提高蛋白质含量,加大投饲量。

日常管理:做到“三防”:防病、防逃、防偷。设置网箱的水体要无污染,无病害,水质要清新,鱼种进箱时用3—5%食盐水侵洗15—20分钟,进箱后用漂白粉挂篓;定期清洗,检查网箱,防止破损而逃鱼;派人看管,做好日常记录。

池塘养殖

池塘条件:选择水质好、无污染、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池塘,水深应保持在1.2~2.5米之间。

清塘消毒:放养前要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并用腐熟的有机粪肥肥水。

放养密度:每亩水面放养淡水白鲳水花10~20万尾。

饲料管理:鱼苗阶段可投喂豆浆、豆饼糊等,后期逐渐转为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应在25%~30%之间。

日常管理:定期检查水质,根据水质情况及时换水。合理使用增氧机,保持池水溶氧充足。定期检查鱼体健康状况,发现病害及时隔离治疗。

越冬管理

防寒棚:在冬季水温较低时,要采取保温措施,确保淡水白鲳鱼安全越冬。可使用越冬培育池,并控制水温在适宜范围内。

饲料投喂:当水温在20℃以上时,饲料的日投喂量应把握在鱼体重的4%-5%,分上下午投喂;一般用花生肉麸或含粗蛋白30%以上的饲料,浸泡后使用。当水温在15-20℃左右时,每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3%,下午投喂即可。水温低于15℃不必投饲。

水质管理:由于冬季气温低,池塘中的新陈代谢缓慢,所以,池水易变清,往往透明度大于30厘米。此时,池塘中应适当投放些经发酵后的鸡粪或猪粪,使其水质变成“绿、嫩、爽”。

病害防治:淡水白鲳越冬期间危害较大的主要是水霉病和小瓜虫病。水霉病可用0.1ppm的高锰酸钾溶液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续两次即可。小瓜虫病可用干辣椒加干姜片治疗。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淡水养殖银鲳鱼,提高养殖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