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农村母蝈蝈的方法可以分为室外养殖和室内养殖两种方式,具体步骤如下:
室外养殖
选址
选择背风向阳、高燥的地方,周围无高大建筑物和遮荫物,确保采光良好,入射角在55-65度之间。
建棚
使用竹杆、毛竹片、钢筋等材料制作拱形骨架,覆盖养殖专用网和塑料薄膜,再覆盖草毡。棚的高度一般为1.8米-2.2米,以方便操作和保温。
整地
选择地形后,放入沙子,深度约7厘米,以便母蝈蝈产卵和第二年小蝈蝈出土孵化。在整地时,可以种植黄豆、白菜、玉米等农作物,以增加立体空间。
扣棚
扣棚时要考虑高度、空间、保温和采光效果,同时要考虑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大风、暴雨、冰雹、大雪等。
种植和养殖
在整好地后扣棚,并种植相关植物,以便蝈蝈自由采食和增加养殖数量。
室内养殖
场地建造
使用水泥和砖建造高80厘米左右的养殖池,宽度以木板或水泥板的长度为准,一般分为三层,每层板上面放一层10厘米厚的沙土(沙土比例为1:1),用铁丝网或沙窗布固定。
引种、交配和产卵
从养殖场或市场购买成品蝈蝈或受精卵,也可野外捕捉。公母搭配比例为2:1或3:1,以减少争斗。交配时,母蝈蝈会将公蝈蝈的精泡吸入体内进行受精。产卵时,母蝈蝈会用尾部的产卵针在土中钻洞,并将卵产入洞内,然后埋上土。
人工孵化和管理
将卵收集后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1个月,然后进行低温萌动。萌动后的卵放在25~30℃的温室内约30天即可孵出蝈蝈。刚孵出的蝈蝈应喂食鲜嫩的菜叶或小昆虫,条件允许可添加动物肝脏和蛋黄。
喂食和管理
蝈蝈是杂食性昆虫,可以喂食毛豆、蔬菜叶子、瓜果小颗粒等。喂食时应控制食量,避免过饱。每天喷水2~3次以降温并保持湿度。在冬季,应将蝈蝈移至小木盒或塑料瓶内,并揣在身上保暖。
注意事项
养殖环境
蝈蝈喜欢干燥、通风的环境,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在夏季炎热时期,应注意防暑降温;在冬季,应注意保暖。
饲料和营养
提供多样化的食物,包括植物性饲料和动物性饲料,以保证蝈蝈的营养均衡和健康生长。定期更换新鲜饲料,保持饲料的新鲜和卫生。
疾病防治
定期检查蝈蝈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干燥,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地养殖农村母蝈蝈,并获得较高的养殖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