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养殖鸭苗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放牧式
鸭群散放于池塘或湖泊水面,傍晚赶回鸭棚。这种方式有利于大水面鱼类养殖,节省一部鸭饲料,但对鱼增产效果不大。
塘外养鸭
在鱼塘附近建鸭棚,并设置水泥活动场、活动池,每天将活动场的鸭粪、残余饲料冲洗到渔池中。这种方式便于鸭群集中管理,但不能充分发挥鱼鸭共生互利的长处。
鱼鸭混养
在鱼塘堤埂上建鸭棚,围一部分池埂作活动场,把鸭直接放养在鱼塘上。这种方式能较好地发挥鱼鸭共生互利的生态效应。
池塘与鸭棚建造计划
池塘选择:选择无污染、水质良好、水源充足、交通方便的地方,池塘面积3—7亩,水深2—3米,设有分开进、排水和拦鱼设施。
鸭棚建设:鸭棚应座北向南,地势较高,阳光充足,比较干燥,池埂坡度平缓,有利于稚鸭苗落塘上岸行走觅食。每间鸭棚面积120—150平方米,另设两个鸭群活动场所。
鱼鸭养殖要合理搭配
放养密度:一般每亩水面配套养鸭80—100只,若放鸭200只以上,应以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不宜以草、鲂或青鱼为主。
饲料投喂:科学投喂,定时定量,夏秋季按鱼体总体重投喂3—5%,冬春季可投1—3%。使用质量好、适口的饲料。
水质管理:池水要保持肥、活、嫩、爽,透明度控制在30公分左右,池水PH值保持在7—8左右。定期换水,注意增氧。
加强饲养管理
四防工作:做好防逃、防病、防汛、防盗等工作。每天早晚在池埂活动场给鸭投饲,傍晚待鸭进棚后,将场地鸭粪、残食清扫入池。早晨赶鸭出棚,捡蛋后要将棚圈内鸭粪清扫入池。夏季鸭群排粪量大,水质过肥,要及时加注新水,并减少施肥量。
其他注意事项
使用益生菌:在饲料中和水体中使用益生菌,可以有效降低料耗,减少肠道疾病的发生,提高鸭鹅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同时降低粪便中的营养,降低水体中的营养。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有效提高鱼塘养殖鸭苗的效益,实现鱼鸭共生,互相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