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养殖泥鳅怎么养殖的

必月有脑 · 2025-01-02 23:27:59

基地养殖泥鳅的方法如下:

场地选择与建设

选择水源充足、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的场地。

池塘规格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般面积在50平方米至100平方米之间,池深80厘米至100厘米。

池底铺设腐殖泥土2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30厘米至50厘米。

池塘周围用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防止敌害进入养殖区。

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放养前准备

池塘清整:放养前10天,清整池塘,察洞堵漏,疏通进排水管道,翻耕池底淤泥。放水深至10厘米后,每10平方米用1公斤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

蓄水施肥:清塘3天后,加水至30厘米深,施基肥,每10立方米水体施入发酵鸡粪3公斤或猪、牛、人粪5公斤,也可以每立方米水体施入氮肥7克,磷肥1克。

苗种投施: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平方米至2000尾/平方米。当泥鳅养至体长3厘米时,要进行筛选分塘,泥鳅苗种密度60尾/平方米至80尾/平方米。

饲料投喂

泥鳅为杂食性小型鱼类,饲料来源广泛,包括水蚤、蚯蚓、蝇蛆等天然饵料生物,以及米糠、豆饼、豆渣、血粉、麦麸等人工饲料。

投喂量应根据水温、水质、天气和摄食情况灵活掌握。水温15℃以上时,日投饵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至10%;25℃至27℃时,食欲特别旺盛;28℃以上,食欲逐渐减退;超过30℃或低于12℃时,应少投甚至停喂饲料。

日常管理

每天查看泥鳅活动和摄食情况,做好定时、定点、定质、定量投喂工作。

加强巡塘管理,勤作日记,发现池塘设备有破损情况及时修补,防止泥鳅逃跑。

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全池泼洒,改善水质和预防鱼病。

夏季高温时,要及时打开增氧设备增加溶氧量。

病害防治

常见病害包括气泡病、车轮虫病、赤鳍病、水霉病、打印病等。

防治方法包括加强日常管理、定期消毒、使用药物泼洒等。例如,气泡病可用食盐水全池泼洒;车轮虫病可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全池泼洒;赤鳍病可用漂白粉全池泼洒。

收获

一般饲养8至10个月可以捕获,高产的每亩可达250至400千克。

每尾体长15厘米左右,体重10至15克达到商品规格。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基地养殖泥鳅,获得较高的养殖效益。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