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的养殖方法如下:
选地整地
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耕翻30厘米左右,清除田间石块、杂草和草根,然后打垅或作畦。
畦高15厘米左右,畦宽100-140厘米,畦间距35厘米。砂质较重透水好的地块宜采用平畦,土质较粘透水不良的地块宜采用高畦。
种植方法
畦面顺向开浅沟,沟深5-7厘米,条播,将种子均匀撒入沟中,覆土5厘米左右,稍镇压,上盖厩肥。第2年5月开始出苗,每年5-6月追施农家肥1次,冬季在畦面铺圈肥或土杂肥,以保安全越冬。培育2年后作种苗进行移栽,移栽方法同芽头栽法。种子繁殖生长年限长,一般需用5年左右才能收获,生产上多不采用。
芽头栽法:采用大垄栽培,在垄上开沟,将选好的芽头按株距30厘米栽种,芽朝上,用少量土固定芽头,再用腐熟饼肥或有机肥料施入沟内,覆土后稍压即可。
田间管理
中耕除草:栽种后头两年幼苗矮小,最好在畦面铺上圈肥,不仅增加肥力,并抑制杂草的生长。栽后第2年红芽露出后,应立即中耕除草,此时的赤芍根纤细,扎根不深,不宜深锄。5-6月各中耕除草一次。
培土、灌溉:每年冬季在清理枯枝残叶的同时,应培土1次,以防止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在夏季高温干燥时期,也应适当培土抗旱。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灌溉。多雨季节,要及时排水。
摘蕾:现蕾时,选晴天将花蕾全部摘除,以利根部生长。
施肥
赤芍的肥料一般采用粪肥和豆饼,在分栽的同时立即施用。第一次施肥可在春初出苗后,在株间用锄掘穴施用,再用土壤覆盖,每年春秋两季施肥2次,施肥时再锄草1次,防止杂草蔓延。
病虫害防治
病害:主要有芍药灰霉病和芍药锈病。灰霉病一般在开花以后发病,阴雨连绵时最严重,防治方法包括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采取轮作或选用无病种芽,平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透光。锈病主要在7-8月病情较重,防治方法包括收获时将残枝病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
虫害:需结合田间管理及时进行防治,如使用土壤杀虫剂和杀菌剂。
其他
移栽:赤芍分栽后第1-2年可在畦边间作苞谷、黄豆,但在第3年则不能再间种其他作物。赤芍忌连作,种过赤芍的土地,最好能换土或改种其他作物,以免发生病虫害。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赤芍,并保证其健康生长和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