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雉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场地选择
雉鸡场应选地势高燥、砂质地、排水良好、地势稍向南倾斜的地方。山区应选背风向阳、面积宽敞、通风、日照、排水均良好的地方。雉鸡场应建在肃静、安全的地方,远离居民区、工厂、主要交通干道。
饲养用具
山鸡孵化可采用家鸡电力孵化器。
育雏设备包括育雏网架、保温灯等。
饲养用饲料桶,饮水器用塔式和方盘式两种,或者采用自动饮水装置。
饲养管理
饲料:5—10周龄的雉鸡每天喂4次以上,11—18周龄,每天喂3次。饲喂时间应早晚2次尽量拉开时间间距,中间再喂1次。在夏季天气酷暑和冬天寒冷时,应提高雉鸡日粮的能量水平,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以保证育成期的生长发育所需。
饮水:应给雉鸡不间断供给清洁饮水。
光照:如果留作种用的雉鸡,应按照种鸡的光照要求,分别对雄、雌种用雉鸡适时达到同步性成熟来管理。对于肉用雉鸡,采用夜间增加光照来促使雉鸡群增加夜间采食、饮水,提高生长速度和脂肪沉积能力。
密度:5—10周龄每平方米6—8只,如运动场面积计算在内则每平方米3—5只,雉鸡群以300只以内为宜。11周龄每平方米3—4只,将运动场面积计算在内,每平方米为1.5—3只,按雌雄分群饲养,每群100—200只。
卫生防疫:在雉鸡的育成期间,应将留作种鸡所应做的防疫工作,在此期完成,在育成期如果是网室平养,应预防球虫病和禽霍乱,可以在饲料中添加药物进行预防。
转群与驱赶驯化
在雉鸡转群前,要进行大、小、强、弱分群,以便分群饲养管理,达到均衡生长。同时,雉鸡由育雏笼养转到育成舍平面饲养,环境条件的突然改变,使得雉鸡精神不安,惊慌万状,易在舍内四角起堆,互相挤压,造成局部密度过大,特别是夜间,天气较凉,雏雉鸡更易扎堆,造成死亡。为避免压死雉鸡应在四处墙角用垫草垫成30度角的斜坡,将垫草踏实,这样雉鸡钻不进草下,减少了挤压的伤亡。在转群的前2-3天内,夜班人员要随时将挤堆的雏雉鸡及时分开。
在网舍饲养条件下,在转群的1星期内,将雉鸡关在房舍内,定时饲喂,使之熟悉环境及饲养员的操作动作等,建立条件反射,使之愿意接近人。在天气暖和的中午可将雉鸡赶到室外自由活动,下午4点前赶回房舍。1星期后,白天将雉鸡赶到网室运动场自由活动,晚上赶回房舍。如遇雨天,应及时将雉鸡赶回舍内,防止淋雨感冒,待形成一定的条件反射后就可以昼夜敞开鸡舍门,使雉鸡自由出入。
断喙
雏雉从5日龄开始出现相互啄羽、啄肛等不良的啄癖行为,到50日龄更甚,尤其是饲养密度大,动物性蛋白质不足,或缺乏矿物质元素和维生素等的情况下,啄癖尤为更甚,是影响雏雉正常生长发育和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一般在10—15日龄间对雏雉应进行第一次断啄,50—60日龄进行第二次断啄。种用雉鸡在产蛋之前进行第三次断啄。断啄可用剪刀或烙铁按一定的比例断其雉鸡的上啄尖。公鸡要比母鸡稍留长一点,母鸡断啄的长度为啄尖至鼻孔下边缘的1/2,公鸡为1/3。断啄后,饲盘中的饲料应加厚一些,以利于啄食,饲料中可添加一点维生素K3,以利止血。
育成期管理
雏雉饲养到60日龄就进入育成期。这时公雉的体重可达3市斤左右,母雉可达2市斤左右,除选为利公雉和种母雉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