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养殖的方法如下:
养殖地选择
选择水源充足、四周安静、光照充足的地方建池。
建池后需要及时消毒,使用生石灰将池塘进行全面消毒,避免产生病虫害。
水质管理
鱼塘里的水需要常年保持恒温,温度维持在15℃以上,冬季不能低于7℃,避免低温冻伤鲶鱼。
水质以黄绿色为宜,若发现鱼苗窜出水面,说明池水过肥水中缺氧,应及时注入新水放掉老水。
在鱼池消毒完毕放养鱼苗前一周开始培肥水质,可在水面上种植一些水浮莲,起到遮阴、防逃及调节水质的作用。池水须经常更换,一般10~15天须换掉1/3池水。
鱼苗放养
鲶鱼苗种培育,可选用水泥池培育、上池培育或网箱培育。土池面积不宜太大,一般以100~500平方米为宜。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尾。同一池放同批苗,以防个体差异互相吞食残杀。
放养鱼苗应无伤、无病、体健活泼,鱼种规格应在3厘米以上,大小尽量一致。
饲料投喂
鲶鱼主要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早期可喂水蚤、水蚯蚓、煮熟的猪血等,也可用鱼粉、蚕蛹、菜籽饼等制成配合饲料。
投喂量以下次投饵前池中略有剩饵为宜,这样可避免因投喂不足导致鱼苗间互相残食。
随着鱼体生长,逐步转投一些植物性饲料,做到动植物饲料相结合。日投饵量应控制在鱼体总重量的5%~8%左右,每隔1周或半个月须调整1次投喂量。
繁育管理
鲇鱼繁殖盛期在3~5月间,先选择成熟度良好的雌、雄种鱼,每组分别挑选雌鱼3尾及雄鱼1尾放入各组的布斗网中。
雌鲇鱼在繁殖期较易区别,此时雌鱼腹部膨大且柔软,生殖孔圆形红肿,肛门不凹入,用手指轻压腹部会有淡黄色卵粒排出。
雄鱼体型瘦长,下腹部较平坦,生殖孔狭小长,胸鳍通常较同体长雌鱼大,用手指轻压,成熟鱼会排出少量的白色精液。
疫病防控
病毒性烂鳍病、寄生虫病、肠炎病、黑体病和气泡病是鲶鱼常见的疾病,需要定期进行防治。
使用漂白粉、敌百虫、硫酸铜、硫酸亚铁、鲜蒜汁、土霉素等药物进行预防和治疗。
防逃措施
田埂一定要加高,有条件的,还可用网或帘子作防逃设备。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鲶鱼的养殖。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消毒、合理投喂和及时增氧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