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是唐代诗人 韩翃的一首七言绝句,原文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长安城内的春景和皇宫中的特殊景象,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的嘲讽。
寒食节是中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两天的寒食节,人们会禁火三天,只吃现成食物,因此得名寒食。唐代制度规定,到清明这天,皇帝会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既是寒食节结束的标志,也是提醒臣子们勤政为民的一种方式。
诗中,“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描绘了春天长安城内的美景,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则描绘了寒食节夜晚的景象,虽然普天之下禁火,但得宠的官员却可以得到皇上特赐的烛火,家里轻烟缭绕。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皇城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同时暗含了对宦官得宠专权的讽刺。
此诗在当时传诵甚广,是唐代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