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戟天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排水良好的地块,深翻土壤,施足基肥。土壤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黄壤土为佳。
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春季雨水前后,选择1—2年生无病虫害、粗壮的藤茎,截成长10—15厘米具2—3节的枝条作插穗,随即扦插。插穗上端节间不宜留长,剪平,下端剪成斜口。插后覆以细土,踏实,浇水。扦插后需搭设荫棚或插芒箕遮荫,随着苗木生根成活和长大,逐步增大透光度。
块根繁殖:选择根茎肥大均匀、根皮不破损、无病虫害的作种苗,截成长10—15厘米的小段。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距15—20厘米开沟,将块根按5厘米的株距整齐平列斜放在沟内,覆土压实,让块根稍露出土面1厘米左右。
种子繁殖:当果实由青色转为黄褐色或红色、带甜味时采摘。选色红、饱满、无病虫的种子进行播种,以10—11月为宜。点播按株行距3×3厘米,撒播密度不宜过大。播种后宜用筛过的黄心土或火烧土覆盖约1厘米厚。经1—2个月,种子便可出芽,幼苗成活率可达90%左右。
移栽定植
春分前后起苗,剪去先端部分,只保留3—4节的枝条,叶片也可剪去一半。起苗后用黄泥浆浆根,以减少水分消耗。每穴栽苗1—2株。定植后前2年每年需进行两次中耕除草,结合除草进行培土,注意不能露根。
田间管理
遮荫:扦插后,搭设荫棚或插芒箕遮荫,育苗后期荫蔽度控制在30%左右。
淋水: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淋水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水要清洁。
施肥:待苗长出1—2对新叶时,可开始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如土杂肥、火烧土、腐熟的过磷酸钙、草木灰等混合肥,每亩1000-2000千克。忌施硫酸铵、氯化铵、猪尿、牛尿。
中耕除草:定植后前2年,每年除草2次,即在5月、10月各除草1次。由于巴戟天根系浅而质脆,用锄头容易伤根,茎基周围的杂草宜用手拔,结合除草进行培土,勿让根露出土面。
修剪藤蔓:冬季剪除老化呈绿色的茎蔓,留下幼嫩呈红紫色的茎蔓,促进分蘖结果。
病虫害防治
常见病害有茎基腐病、轮纹病等,虫害有蚜虫、介壳虫等。要提前预防,发病后及时采取相应的药剂防治措施。
采收加工
种植多年后可采收,采收后要进行去须根、洗净、晾晒等加工处理。3-5年生的巴戟天药效最好,收获时整株拔除,晾干后烘干制成中药材。采收的嫩茎叶可直接食用或加工。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巴戟天,获得高质量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