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鱼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常规标准
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的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可逐渐增加,每天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
夏季:水温升至20℃左右时,每天投喂量占鱼体总重的1%-2%,但要注意适量投喂,并保证饲料适口、均匀。盛夏水温上升至30℃以上时,鱼类食欲旺盛,生长迅速,要加大投喂,日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3%-4%,但需注意饲料质量并防止剩料,且需调节水质,防止污染。
秋季:天气转凉,水温渐低,但水质尚稳定,鱼类继续生长,仍可加大投喂,日投喂量约占鱼类总体重的2%-3%。
冬季:水温持续下降,鱼类食量日渐减少,但在晴好天气时,仍可少量投喂,以保持鱼体肥满度。
区分养殖种类
不同种类的鱼,其潜在生长能力及生长所需营养要求各不相同,因此其投饲率也有区别。例如,草鱼在25℃左右的投饲率为5%-9%,鲮鱼则为2%。根据养殖种类选择合适的饲料和投喂方式,可以提高饲料的利用转化效果,加快鱼类的生长速度,提高经济效益。
把握吃食时期
按照常规标准投喂一定数量的饲料后,鱼类吃完时间不足2小时,说明投饲不足,应适当增多。投喂时间一般以上午8点-9点开始,下午4点半-5点结束,每次投喂时间掌握在20-30分钟。
饲料选择与投喂
饲料大小:确保鱼儿能够吞下。
饲料类型:根据鱼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饲料,如草鱼可以投喂水、陆嫩草资源,青鱼可以投喂螺、蚌等鲜活饲料。青鲜饲料的投喂量可占总投饲量的40%甚至更高。
投喂次数:通常成鱼要天天喂,每天可以喂两次,每次投喂后要在30分钟内吃完。避免喂食太多导致消化不良和水质污染。
残饵处理
定期清理残饵,防止微生物分解产生有害物质。一般在换水的时候,可以将水从底部抽出,排走污物后再兑入新水。
水质管理
保持水质稳定,定期更换水,保持水中有足够的溶氧。换水时要注意温差,避免急剧改变水温。
疾病预防
注意观察鱼儿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保持水体清洁,定期进行消毒。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科学、合理地喂鱼养殖,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