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丘养殖主要涉及沙丘造林和沙丘植被的恢复与保护。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养殖方法:
沙丘造林模式
流动沙丘造林:在流动性大的沙丘上造林时,由于受风蚀影响,新植幼苗不易成活。因此,可以先种植灌木林进行固定流沙,或采取固定流沙与造林同时进行的措施。
灌木行栽植:设置成灌木行的方式,选择耐风蚀、耐沙压的树种如沙柳、杞柳等,采用插条法繁殖;也可选择紫穗槐、胡枝子、柠条、沙棘等进行植苗造林。
乔灌混交模式:灌木成林后,达到固定沙丘的目的,形成适宜栽植的立地条件。此时,可渐进式地对沙丘灌木林进行更新改造,采取乔灌混交模式,如块状混交、带状混交,如樟子松×皂角等灌木树种进行带状混交。
设置沙障
草方格沙障:使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流动沙丘上扎成挡风墙,以削弱风力的侵蚀,同时有截留降雨的作用,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沙生植物的生长。
黏土沙障:将黏土在沙丘上堆成高20-30cm的土埂,间距1-2m,走向与风向垂直。黏土固沙施工简单,固沙效果较好,且具有良好的保水能力,但需要大量的黏土。
湿沙层水造林技术
适用条件:在我国东部沙地及北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可在秋末冬初第一场雪前,利用当年降水产生的悬湿沙层,在沙丘实施灌木免灌造林。
操作方法:在土壤冻结前,选择土壤水分条件较好的沙丘(阴坡、背风坡),挖坑至湿沙层,随即将苗木植入坑中踩实。适宜此方法的主要灌木树种有梭梭、柽柳、锦鸡儿等,造林苗木不易过大(2年生为宜)。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沙丘类型、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应用,以达到固定沙丘、恢复植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