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一词具有多种含义,以下是对不同情境下“穿山”的解释:
自然地理特征
穿山:位于桂林市区东南、七星区西南的小东江东岸,海拔298米,山体面积25.25公顷。该山因有大小30多个岩洞,其中最美的要数1979年发现的穿山岩而得名。穿山岩总长517米,游程248米,常温保持在摄氏22度左右,冬暖夏凉。洞内精美的石钟乳、石笋、石幔、石盾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特别是那晶莹透亮的鹅管、卷曲的石枝、雪白透明的水晶石、石头开花长毛,形成了穿山岩独有的四大特色,具有很高的观赏和科研价值。因此,穿山岩被人们誉为"世界罕见神奇的水晶宝洞"。
历史文化传说
穿山:与伏波将军马援有关。相传,马援在伏波山上“一箭穿三山”时,射穿了穿山、漓江挂月山、阳朔月亮山这三座大山,从而得名穿山。这个传说不仅增添了穿山的文化底蕴,也使其成为桂林的一个著名景点。
其他用法
穿山:在口语中,有时也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物非常辛苦,如同穿过野山跳过溪谷河流一般。
穿山:在网络用语中,有时也用来形容那些明知是山寨产品或服装,仍然穿着的人,这种用法带有贬义。
综上所述,“穿山”一词既可以指代自然地理特征,也可以代表与历史文化相关的传说,同时在不同语境下还可以有不同的引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