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是 利用摩擦将车辆行进的动能转换成摩擦后的热能,从而使车辆停下来。具体来说,刹车系统通过刹车片与刹车碟(鼓)以及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将车辆行驶的动能转化为热能,这一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踩下刹车踏板:
驾驶人踩下刹车踏板时,通过踏板机构的杠杆作用放大力量,并利用真空动力辅助器(如果配备的话)进一步放大力量,推动刹车总泵。
液压传递:
刹车总泵中的刹车油在压力作用下,通过刹车油管传递到各个车轮上的刹车分泵。
压力放大:
利用帕斯卡原理(Pascal's Law),即密闭容器内任何位置的液体压强均相同,将刹车总泵的压力放大,推动分泵的活塞对刹车片施加力。
摩擦制动:
刹车片与刹车碟(鼓)接触,产生摩擦力,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热能,从而使车辆减速并最终停止。
此外,刹车系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液压传递和散热能力,以确保驾驶人从刹车踏板所施的力能充分有效地传递到总泵及各分泵,并避免高热所导致的液压失效及刹车衰退。现代的刹车系统通常还配备有防抱死制动系统(ABS),通过感应轮胎是否锁死,适时调整刹车力,以保持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最大摩擦力,从而提高制动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