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期间的水产养殖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水质调控
勤换水:每隔三到五天换水一次,最佳时间为晴天中午12到14点或清晨三到五点,每次换水10到20公分。
增氧:勤开增氧机,多撒增氧颗粒,尤其是底部增氧。
改底:白露时期池塘水体偏酸,适用生石灰每亩五公斤,少量多次,降低水体酸度。晴天使用E能净、水乳益、水净灵等稳定水质。
投喂管理
逐步增加投喂比例:避免加料过多,增加消化系统负荷。定期在饲料中添加内服药如百草益甘旦和E能净,增强免疫力。
改变投喂方式:采取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少量多喂,适当使用水乳益提高饲料消化利用率。
病害防控
多改底、调水、稳水:提高免疫力,一旦发病,及早治疗。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高发,需特别关注。
定期防虫:建议一个月杀一到两次虫,并消毒两次。拌喂百草驱蟲净、孢叮清等驱杀寄生虫,适时外泼聚维酮碘进行消毒。
日常管理
实时监测水质:通过实时监测水质,及时发现并解决水质问题。对于高密度养殖区,需要增加监测设备。
合理投放饲料:根据水产生物的生长状态和饲养密度,合理投放饲料,避免过度投喂导致残饵和粪便积累。
保持养殖池清洁:及时清理残饵和死亡的养殖动物,加强池水流动和充氧,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
增强体质和提高抗病力
合理搭配饲料营养:提供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提高水产生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适当增加投喂量:在保证饲料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投喂量可以提高水产生物的体质和抗病能力。
定期进行疾病预防:使用药物预防、疫苗接种等措施,并做好防疫记录。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应对白露期间水质波动大、温差大的挑战,保障水产养殖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