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鸭蛋涉及多个方面,包括选址、鸭舍建造、品种选择、饲料配制、饲养管理、疾病防治等。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养殖技术要点:
鸭舍准备
选址:选择地势较高、地面平坦且靠近水源(如河滨或较大池塘)的地方。鸭舍应坐北朝南,顶高6米,檐高2米,按每平方米6~8只的密度确定棚舍大小。鸭舍前建一个120~150平方米的运动场,地势向水一方倾斜,使鸭舍、运动场、水域紧紧相连。
建造:鸭舍结构为人字形顶,顶高4-5米,四周檐高1.8米,靠水一侧开具二扇1.5米宽的门,要有运动场。建筑材料可用毛竹搭架,上盖油毛毡或稻草。运动场四周设60厘米高的竹棚栏,运动场内按每100只鸭设置一个食槽和一个水槽。鸭舍面积按每平方米饲养6-8只鸭,一般一个棚以饲养1000只左右为宜,舍内一头留饲料仓库和饲养员居室。
适时开产
开产时间:蛋鸭开产时间应控制在150日龄前后。在100日龄~120日龄时,应控制饲料质量,让其吃一半配合饲料、一半青粗饲料,以撑大肠胃,120日龄后再逐渐增加数量。
注意诱情
公鸭搭配:鸭群中要搭配一定数量的公鸭。小鸭饲养,每100只雌鸭带养雄鸭1只,大群饲养每2000只雌鸭带养雄鸭1只。蛋用种鸭群的雌雄比例一般为20︰1~30︰1。在蛋鸭休产期和换羽期及将雄鸭隔离,以免骚扰。
补充光照
光照管理:蛋鸭产蛋期间应注意补光,夜间开灯3小时~4小时,天亮前再开灯1小时,昼夜光照要达14小时~16小时,以促进鸭腺活力。
饲料与营养
饲料配制:成母鸭的饲料配制比例为谷物类占50%~60%、饼粕类占10%~20%、鱼粉或豆粉10%~15%、贝壳粉1%、食盐0.5%、多种维生素0.2%~0.5%。产蛋期参考配方:玉米45%、米糠20%、麸皮6%、豆饼10%、鱼粉10%、菜籽饼6%、贝壳粉1%、骨粉1%、食盐0.5%、禽用多种维生素0.5%。
饲料投喂:饲料粉碎配制后加水拌匀,以手捏成团松手即散为度,普通每昼夜饲喂4次,即清晨5时、上午10时、下午3时、晚上9~10时各投一次。每只鸭日喂量125~150次即可。
饮水与放水
饮水:在小鸭出壳12-24小时后进行,水温以20-25℃为宜,水中可适量添加多种维生素及氟哌酸等药物,以增强雏鸭体质及预防鸭细菌性肠炎。
放水:每天放水2次,每次半个小时,水温不低于15℃,以后逐渐延长。冬季每天上午10时、下午2~3时各放水1次,每次5分钟。放水后,冬季让鸭晒太阳,夏季让鸭在阴凉处歇息,切忌暴晒。
疾病防治
保持鸭舍清洁干燥,定期清理鸭粪,注意通风透气。在产蛋期间,特别要注意补钙,日粮中钙含量应逐步提高,产蛋率在65%以下时,钙含量为2.5%;产蛋率在65%~80%时,钙含量为3%;产蛋率在80%以上时,钙含量要达到3.5%以上。
日常管理
观察鸭群动态,及时发现并处理食欲不振、产蛋异常等问题。保持鸭舍内外环境整洁,定期消毒,防鼠害。
通过以上这些技术要点,可以有效提高蛋鸭的产蛋率和养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