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米的养殖主要包括选地、种子处理、施肥、播种、田间管理和收获加工几个步骤。以下是详细的养殖方法:
选地
薏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以向阳、肥沃的壤地及低洼涝地种植为宜。干旱严重的环境不宜种植。
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温水浸泡24小时,有利于发芽。
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按种子量的0.5%拌种,防治黑穗病。
拌好后,将种子放在阴凉处摊开存放3~4天,然后播种。
施肥
亩用复合肥20~25公斤左右,可采用一次性施入,也可分2次施入(底肥+追施肥)。
在植株长到40~80厘米时追肥,效果较好。
播种
播种期在5月1日前后为宜,采用条播方式,行距50~55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穴留单株或双株,播深3厘米。
每穴播种3~4粒,亩用种量2~3公斤。
田间管理
除草:出苗后及时疏除弱苗、病苗,保留健壮苗。
中耕:结合施肥进行2-3次中耕除草,疏松土壤,减少养分消耗。
灌溉排水:薏米喜湿怕涝,干旱时及时灌溉,雨季加强排水,防止积水。
病虫害防治:使用乙草胺、2.4-D酊脂、莠去津等苗前封闭除草,及时防治叶斑病、白穗病及蚜虫、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收获加工
秋季果实成熟后收割,打下种子晒干即为成品。
建议
选地: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确保种植环境湿润温暖。
种子处理:严格进行种子消毒,提高发芽率和抗病性。
施肥:合理施用肥料,特别是在生长关键期,如拔节期和灌浆期。
田间管理:及时除草、中耕,保持土壤湿润,注意病虫害防治。
收获加工:在果实成熟时及时收割,确保产量和品质。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养殖薏米,获得高产优质的薏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