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丁的养殖方法如下:
生长习性
地丁喜温暖湿润环境,宜在水源充足、肥沃的砂质壤土中种植,怕干旱,忌连作,宜与高秆作物套种。
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每亩约需种子3~4公斤。通常与禾本科植物套种。小暑与大暑节待玉米等禾本科植物封垄后,在行间浅锄地面,将种子均匀撒入行间,用大锄推一遍,将种子埋严,浇水,要保持畦面湿润,30天左右出苗。
分株繁殖:于7月末进行,选择小紫花地丁进行分株,株行距为15cmx15cm,栽后适当遮阴,缓苗后去除遮阴部分。深秋追肥1次或第2年早春进行除草、松土时追肥(磷钾肥)。一般3月下地定植,带土移植成活率高。
田间管理
出苗后:勤浇水,加强管理。
大秋作物成熟收获时:注意不要埋住地丁苗。
上冻前:浇冻水,覆圈肥。
翌春化冻后:将粪块砸碎,整平。
清明至谷雨节:新生叶尚未布满地面时,每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追后要浇水。
立夏后:停止浇水,以防茎、叶腐烂,降低产量。
病虫害防治
惊蛰节前后:幼苗返青时,常有一种鳞翅目的黑色幼虫,咬食嫩芽,为害甚大,可用青虫菌(腊螟杆菌三号)500~1000倍液喷杀,或每亩用2500克菌粉加15~25公斤细土配成毒土,撒施田内毒杀。
收获加工
全草入药:于小满节前后,当地丁半籽半花时,选晴天割取地上全草,晒干。
注意事项
土壤: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种植,切忌连作。
温度:喜温植物,18℃以上的环境最适宜生长,夏季高温需降温,冬季寒冷需保温。
光照:一年四季保持充足的光照和照明,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
施肥:生长期间每隔7~10天追施一次腐熟的有机肥,冬季封冻前施好越冬肥,清明谷雨时节追施尿素。
浇水:保持土壤微湿润,避免积水,冬季封冻前浇一次封冻水。
除草:定期除去周围杂草,保持植株生长空间。
修剪:春季或秋季进行修剪,剪除老化或病虫叶子,保持整洁的观赏效果。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养殖地丁,使其健康生长并达到观赏或药用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