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虫的养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施肥
前期施肥:由于基肥一次性施量较大,水温较低时一般不用补肥或少量补肥。后期随着水温升高,藻类繁殖加快,营养盐消耗快,需及时补肥。补肥一般于中午前后进行,用量视水质而定,注意应少量、勤施。
后期施肥:随着轮虫密度的增加和藻类的繁殖,需要定期追施有机肥,保持水体营养平衡。
添换水
前期添水:主要进行添水,随着藻类繁殖水色加深,适时加水。一般每10天换水1/5~1/3,换水同时可进行收获。
后期换水:后期温度较高,池内物质循环加快,需补充新鲜海水,并进行过滤和消毒处理。换水有助于维持水体中微量元素的平衡。
投饵
投喂饵料:当轮虫密度过大时,需要及时收获轮虫,并投喂饵料如酵母、豆浆、麦麸等,以控制轮虫密度并补充营养。
饵料种类:轮虫的饲料主要有细菌、单胞藻、小型原生动物、有机碎屑及微颗粒饲料等。投喂饵料时应选择适合轮虫生长的种类和形式。
日常检测
检查水色和透明度:经常检查池壁是否漏水,注意水色是否有变化。若水色变淡,则可能藻种密度降低,需及时施肥;若水色改变可能是优势藻种改变,不会影响轮虫生长。
检查轮虫密度及带卵率:当带卵率下降至13%以下时,说明轮虫种群将衰败,需及时采取措施。
病害防治
食害生物:主要有非养殖品种的小型鱼、虾、蟹幼体,水生昆虫,蚊蝇等。应采取过滤进水,清除池边杂草物,减少敌害生物滋生。
竞争性敌害生物:如尖鼻虫、游捕虫、变形虫等。主要应控制水源的污染源,保持水质清洁。
接种与收获
接种轮虫:在清塘消毒后,向池中注入经过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使水质变肥。待水温适宜时,接种轮虫,接种密度一般为活轮虫10个/升。
收获轮虫:当轮虫密度超过一定数量时,可用200目筛绢做成的手抄网沿池边捞取,或利用轮虫的趋光性在晚上用灯光诱集。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地进行轮虫的养殖,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提供优质的饵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