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光纤位移传感器

熠佑教育 · 2025-01-03 08:30:10

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位移的光纤传感器,其工作原理主要基于光纤的特性来测量物体的位移。根据结构的不同,光纤位移传感器可以分为两类:

用光纤传输光、光纤端检测光量的传感器:

这类传感器通过光纤传输光信号,并在光纤的末端检测光量的变化来测量位移。这种传感器通常采用反射式结构,即光纤探头包括发射光纤端口和接收光纤端口。发射光纤端口发射光线照射到待测物体表面,光线被反射后由接收光纤端口接收。通过测量接收到的反射光的强度,可以得出探头和物体表面之间的距离。

用光纤本身变形引起的传输特性变化的传感器:

这类传感器利用光纤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的变形,导致其传输特性发生变化,从而测量位移。这种传感器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适用于微小位移的测量。

光纤位移传感器具有以下特点:

抗干扰能力强:由于光纤传输信号不受电磁干扰,因此光纤位移传感器在复杂环境中仍能保持较高的测量精度。

温度效应小:光纤材料的温度系数较低,使得光纤位移传感器在温度变化时测量精度受影响较小。

精度高:光纤位移传感器可以实现微米甚至纳米级别的测量精度,适用于高精度测量场合。

应用广泛:光纤位移传感器可用于测量物体的位移和振动情况,如建筑物、桥梁和管道的施工缝的开放或收缩,混凝土结构的关节和裂纹开口等。

总的来说,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高精度、抗干扰能力强的位移测量设备,广泛应用于各种需要精确测量位移的场合。

相关推荐

(c)2008-2025 广知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3002720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