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养殖,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牡蛎筏式吊养及分疏、分造育肥
利用大面积围垦区池塘开展香港牡蛎筏式吊养及分疏、分造育肥。通过相关生物技术对围垦区池塘水质进行有目的的调控,突破其只能养殖在河海交汇处滩涂、浅海的区域限制,减少海水污染、台风、洪涝等灾害的影响,增强生产的可控性和稳定性。该模式充分利用水体的立体空间,不影响围垦区池塘中其他鱼虾蟹的收成,同时开展近江牡蛎的养殖生产,增加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工厦养殖
有香港“90后”尝试在工厦内养殖澳洲螯虾,成功自行繁殖虾苗,并建立数据库提升存活率。他们建立了一个位于白泥的室内养殖场,占地二万平方尺,设有120个帆布养殖池。每个养殖池可放置10层虾屋,一个两平方米的养殖池可同时饲养最多300只澳洲螯虾,年产3万只,料一年可回本。预计2至3年内需求量可增至2,000万只。
这些方法展示了在香港不同环境下进行养殖的创新和尝试,可以根据具体的养殖需求和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