鼋的养殖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选址
选取空气中竹木空气负离子浓度为每小时1000-5000个/cm³的环境。
选址应远离污染源,确保周围环境状况优良,无工业污染、农药污染和生活污染。
水池建设
水池高度应在4-5.5米之间。
水池中应堆积物料,包括瓷泥、钙沙和河沙,以便鼋活动。
水源选择
水源应来自海拔80-250米、方圆50公里没有污染的半山坡,钻井50-220米深获得的水灌入水池,作为鼋的生活用水。
水质要求清洁,符合养鱼用水标准,pH值7~8.5,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养殖环境设置
气温应保持在25-32℃,水温保持在26-30℃。
池塘四周应修建高度为40厘米的逃生墙,防止鼋外逃和外人进入。
每200平方米的池塘内应搭建高出水面约15-25厘米的平台,用于鼋休息和晒背。
饲养方式
饲养饲料应含有叶绿素、胡萝卜素、尿素、水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烟酸、核黄素、硫胺素、粗纤维和微量元素。
饵料以动物蛋白为主,植物蛋白为辅,包括新鲜饵料如小杂鱼、动物内脏和内脏,以及青绿饲料如鲜嫩水生植物、果蔬茎叶等。
饵料投喂应遵循“四固定、四观察”的原则,定期监测养殖用水质,正确使用渔用饲料、饲料添加剂和水产养殖用药。
日常管理措施
定期注换新水,保持水质清洁和稳定。
实施无公害养殖,重点掌握水质调控、种苗选购、饲料使用、病害防治药物使用等关键环节。
注意保温越冬,特别是在冬季低温时期。
疾病防治
定期对养殖水域及其周围环境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
使用生石灰等消毒剂对池塘进行清塘消毒,调节水质。
通过以上步骤和措施,可以有效地养殖鼋,并确保其健康生长。需要注意的是,鼋养殖需要较高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