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形成于唐代,并在之后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近体诗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包括律诗和绝句两种形式: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律诗要求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绝句的格律是半首律诗,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近体诗在唐代达到顶峰,著名的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是中国古代另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与近体诗不同,词更注重音律和韵律,句式长短不齐,有固定的格律和韵脚,分为不同的词牌,每种词牌都有特定的格式和韵律要求。词在宋代尤为兴盛,著名的词人包括苏轼、辛弃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