块根和块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形态的地下储存器官,它们在来源、形态特征和功能上有所区别。以下是具体的区别方法:
来源不同
块根:是由营养繁殖的植株不定根或实生苗侧根膨大形成的。一株上可形成多个块根,其组成不含下胚轴和茎的部分,完全由根构成。例如,甘薯和何首乌的块根都属于此类。
块茎:是植物茎的一种变态,呈块状。它是植物茎节上本来就存在的部分,一个植株上可从不定根上形成多个块茎。例如,马铃薯和芋头等。
形态特征不同
块根:肥大成块状或纺锤状,通常较小,形状不规则,质地坚实。块根主要储存植物的水分和养分,以适应干旱或寒冷的环境。例如,甘薯、山药、葱和姜等。
块茎:肉质肥大呈不规则块状,有较短而明显的节和节间。块茎表面有许多芽眼,一般作螺旋状排列,芽眼内有2~3个腋芽,仅其中一个腋芽容易萌发,能长出新枝。块茎的顶端具有一个顶芽,如马铃薯的块茎较为典型。例如,马铃薯、芋头等。
生长方式不同
块根:通常只能生长一年,之后会逐渐腐烂。块根在地下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能够不断生长,储存大量的水分和养分,为植物提供能量和保护。
块茎:在地下水分充足的情况下能够不断生长,储存大量的养分和能量。块茎的顶端具有一个顶芽,侧芽在适宜条件下可以萌发成新植物。例如,马铃薯的地下枝条在土层中匍匐生长,当伸长到一定长度时,末端膨大形成肥厚的块茎。
功能不同
块根:主要用于储存水分和养分,以适应不利的环境条件,如干旱或寒冷。块根还可以作为药用植物的一部分。
块茎:除了储存养分和水分外,还可以作为繁殖器官,通过芽眼的萌发长出新植物。块茎还可以储存植物的生长激素和抗菌物质,以应对恶劣的环境。
通过以上几点区别,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植物是块根还是块茎。观察其来源、形态特征、生长方式和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两种植物器官的特点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