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场养殖手册应当包含以下几个关键部分:
场地环境
空气质量应符合无污染要求。
鹅舍选址应地势高燥、采光充足、排水良好,且四周无污染源。
生产区和生活区应严格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鹅场设施
鹅舍建筑应符合卫生要求,内墙表面光滑平整,墙面不易脱落、耐磨损、不含有毒有害物质。
设备应保持良好卫生条件,饮水器每天清洗、消毒、不漏水。
引种与饲料
引种雏鹅应来自具备相关许可证和合格证的种禽场,或由这些场提供的健康雏鹅。
饲料以青粗饲料为主,精料为辅,冬春季以黑麦草为主,夏秋季以墨西哥玉米、菊苣等优质牧草为主。
青饲料应清洁、无毒无污染,不用发霉变质的饲料,饲喂要做到定时、定质、定量。
养殖管理
饲养密度为每平方米4只商品鹅。
饮水器要求每天清洗、消毒、不漏水。
饲料配置应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要求进行。
卫生与消毒
养殖场应严格按照消毒规程进行场地消毒。
生活区、办公室、食堂、宿舍及其周围环境每月大消毒一次。
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池水池药一次,保持有效浓度。
车辆进入生产区必须彻底消毒,随车人员消毒方法同生产人员。
更衣室、工作服每周末消毒一次,工作服清洗时消毒。
安全防护
养殖场应定期评估安全防护水平,确保各项防控措施和制度有效执行。
严格限制无关人员进出,场内人员进出要严格执行更衣换鞋、淋浴、消毒等卫生制度。
进出场的所有车辆及其他运输工具应彻底清洗消毒。
实行净道、污道分开管理,严控场内人员、车辆、物资以及畜禽的移动。
无害化处理
病死畜禽及其排泄物、垫料、包装物、容器等污染物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
严格按照无害化处理相关技术规范,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优先选择专业无害化处理厂处理病死畜禽。
免疫与疫情监测
规模养殖场应严格按照规定的畜禽免疫程序进行疫苗免疫。
生产区内禁养其他动物。
养殖场须设专职动物疫情测报员,负责动物疫情监测和上报工作。
在发现有疫情发生时,必须在小时内向所在地乡镇动物防疫站报告。
人员培训与管理
定期对养殖场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卫生防疫意识和操作技能。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卫生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记录与档案管理
建立完善的养殖记录,包括个体养殖档案、饲料使用记录、消毒记录、疫情报告等。
所有记录应定期整理归档,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编写时可根据养殖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