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磺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实验室塑料缸饲养
缸底铺10.0 cm厚的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土壤用盐度为10的海水浸泡。
用纱网封住容器,并用带孔的PVC平板盖严。
观察石磺的外部形态,解剖活体分析内部器官的形态结构、分布,进行生物绘图。
5~10月在室内进行生活状态的连续观察记录;定期取活体石磺解剖分离出各器官,立即放入Bouin’s液中固定24.0小时。
滩涂建立繁殖区
繁殖区四周开挖环沟,繁殖区中间开挖井字形沟与潮水相通,维持区内良好水质。
繁殖区用40目筛绢网进行网围,引水沟处200目筛绢进行网围。
在环沟和井字形沟两边施发酵基肥培育饵料生物供亲本摄食。
石磺繁殖盛季在繁殖区内投放亲本石磺,投喂面粉、酵母粉或藻粉补充天然食物的不足,使亲本充足摄食,提高生殖性能。
室内温箱养殖
控制温箱温度22~26℃;控制湿度接近100%;采用人工饵料平台,即海边泥土涂上螺旋藻喂养。
芦苇滩养殖
上海崇明沿海群众春天采集幼小石磺(体长1cm-2cm)放入四周有水沟的芦苇滩进行养殖,当年7月其体长就达到5cm-6cm,生长速度很快,效果良好。
模拟生态环境养殖
通过模拟生态环境的方式系统研究了温度、盐度和相对湿度等环境因子对瘤背石磺室内养殖成活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当养殖温度为20~26℃且昼夜温差不高于3℃,盐度控制为35左右,相对湿度调节为80%以上,养殖密度低于50只·箱-1(333只·m-3),底泥采用海边高潮线附近的表层粉砂性盐成土,以3cm的厚度铺于养殖箱底部,光照强度低于70lx时瘤背石磺死亡率最低,其成活率可达90%以上。
建议
选择合适的养殖方式:根据石磺的种类和养殖条件选择合适的养殖方法,如实验室饲养、滩涂繁殖区或室内温箱养殖。
控制环境条件:严格控制温度、湿度、盐度、光照强度和养殖密度等环境因子,提供适宜的养殖环境。
合理投喂饵料:根据石磺的营养需求和摄食习性,选择合适的饵料并进行合理投喂,确保石磺的健康生长和繁殖。
疾病防治: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防止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石磺的养殖,并在人工条件下实现长期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