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养殖小虾米的关键步骤如下:
前期准备
清塘消毒:使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一周后加水至一定深度,以利于消毒效果。
解毒培藻:由于地下水可能含有的重金属离子和氨氮,需要使用解毒剂和藻类肥料进行处理,以改善水质。
放苗:放苗前要确保小棚内的环境条件与育苗池相近,包括温度、湿度、pH值等,并进行试苗以确保虾苗健康。
水质管理
追肥:根据水色变化进行追肥,以补充藻类生长所需的营养。
微生物制剂:使用微生物制剂维持水中藻相和菌相的平衡,保持良好水质。
底质管理:使用底质改良剂改善底质,分解残饵粪便等有机物,供藻类吸收利用。
中期管理
营养保健:在饲料中交替投喂多种营养保健品,如强化多糖、维生素等,以满足对虾的快速生长需求。
病害防治:定期泼洒抗应激剂,增强对虾的抗逆性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针对南美白对虾最怕的缺氧和弧菌可以泼洒水产卫士,防治一体,起效快,不伤水不伤虾。
后期管理
病害防治:加强对虾的日常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病害。
环境控制:注意遮光,防止藻类过度繁殖,影响水质。
其他注意事项
早扣棚:有放苗后扣棚和扣棚后放苗两种,通常根据天气和养殖生产具体情况而定何时扣棚。
多增氧:溶氧决定产量,多开增氧机增氧、曝气、调水效果好。
优选苗:选择口碑好的品牌虾苗,为养殖成功提供了多一层保障。
巧稳水:清塘消毒后注入新水,切忌使用未经发酵及不溶于水的肥料或有机物,以防水生昆虫、浮游动物等过快繁殖及水质、底质恶化。培水的过程最好加开增氧机,以保持放苗前后水质的稳定。冬棚虾一般不宜换水,放苗前应尽可能的加大水位,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补水,减少应激。
强营养:放苗后适时投喂,保证营养,可使虾苗尽快恢复体质,适应虾塘环境。在虾苗上罾前,向水体中泼洒一些益生菌如“活水素”、“降氨宝”等,既可以改善幼体的肠道环境,促进摄食,增强抗病能力,又可以提高生长速度和成活率。同时,益生菌可培养浮游动物,除作为虾苗活饵料外,还能控制小型藻类的快速繁殖,稳定水体,减少早期病害的发生。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有效提高大棚养殖小虾米的成功率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