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池养殖大黄鱼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养殖环境
换水条件:要求每潮汛的15天里,有12天以上可以换水。池塘大小以15亩左右为宜,池塘在放养鱼种前要进行严格的清淤与消毒。
池底:池底以沙、石质为好,便于排水捕鱼。池塘向以5%左右的坡度向排水口方向倾斜,并在排水口附近设一个10-20m²的水泥抹面的集鱼坑。
水质:养殖池最好选择在淡水源的地方,以便调节水质。水质要求鲜活,不需太肥。鱼种放养初期,水位约70~80厘米,以后每隔2天向池内加注新鲜淡水5~10厘米,直至达到最高水位后才开始换水。
鱼种放养
鱼种规格:投放的鱼种应以100克左右的大规格为好,且规格整齐,以便当年全部达到商品规格并上市。深度不足3米的池塘,可以先在网箱中多养个把月后再放入池塘。
放养密度:换水条件好的,深3米左右的池塘,亩约可入100克左右的鱼种450尾、50克左右的鱼种600尾。密度太大,会影响生长,太小了会影响鱼的摄食。可以混养少量如真鲷等底层鱼类或少量虾、蟹等。
消毒:放养前要对鱼种进行严格消毒,以减少疾病的发生。
饲料与投喂
饲料种类与加工:饲料种类包括新鲜低值鱼、沿海小鱼虾自行加工成的鱼糜和鳗鱼饲料混合成的配合饲料,逐渐过渡到全人工配合饲料。
投喂方法:每天投喂2次(早上6:00,下午6:00),投饵前先发一固定信号,让鱼群形成条件反射。日投饵率前期为鱼体重的7~8%,中后期为鱼体重的3~5%。投饵按“四定”原则进行,并根据残饵的情况,结合天气、水温、水质以及鱼的活动情况适当调整投饵量。
水质管理
溶氧:池水溶氧全天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最有利于鱼类生长。适时开增氧机,使池水成环流状态,在存塘量较高的情况下中午必须开增氧机2~3小时。
pH值:一般每半个月遍洒生石灰一次,每亩1米水深用量15~20千克,使池水pH值稳定在7.8~8.5。
氨氮、亚硝酸盐: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如光合细菌、EM菌等,降低水中氨氮、亚硝酸盐,促进有益生物繁殖生长。
日常管理
巡塘: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观察鱼的活动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观察饵料台上的饵料是否吃完,根据吃食情况调整投喂量。适时开启增氧机,以防缺氧浮头情况发生。
病害防治:养殖全程贯彻“防重于治”和“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定期对食场进行消毒,鱼病多发季节做好药物预防及水质调节等措施。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细致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水池养殖大黄鱼的成活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