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仙,本名黄初平,约328-386年,晋代人,号赤松子,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区域性的神灵,后被道教所崇奉。他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兰溪黄湓村或义乌赤岸,原是当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在金华山中修炼得道升仙。黄大仙以行医济世为怀,有求必应,深受民众信仰。
黄大仙在晋朝时期得道成仙,据《金华府志》记载,他曾在放羊时随道士到金华山洞中修炼道法,其兄黄初起四处寻找,不知下落,40年后才在山洞外相见。从前的羊群早已化成了满山的白石,但黄初平一声呵叱,石头立即变成羊群。黄初起惊异万分,仰其弟之功法,亦立志修道。从此,黄初起留在洞中跟随弟弟一起修炼,不食人间烟火,每天以松籽茯苓充腹,最终得道成仙。因此,有说黄大仙为黄氏二兄弟。
黄大仙信仰在东南沿海地区以及东南亚、美国等地广为流传。浙江省金华市黄大仙祠和香港黄大仙庙最为著名,信仰者云集,香火炽盛。香港的黄大仙庙是一座典型的道教宫观,位于九龙竹园区,人称“香港第一大庙”,为“金华分迹”而来。祠中供奉的黄大仙,在香港人心中是一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的神仙,有求必应,无数善男信女对其顶礼膜拜。
此外,黄大仙也被尊为吉祥之神和财神,其信仰体现了“普济劝善”的精神品质。在港澳台和东南亚地区,黄大仙的祠庙众多,信仰者众多,香火鼎盛。
综上所述,黄大仙是一位在道教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著名神仙,以行医济世、有求必应著称于世,深受民众信仰和尊崇。